近期,山东省某市饭店因为一段“蛤蟆汤”视频而被处罚45万元的案件得到了纠正,最终以“证据不足、程序不当”决定撤销原处罚决定,并对涉事市场监督管理局时任党组书记等五名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停职处理,不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再次引起热议。(澎湃新闻)
看似荒诞的“天价罚单”事件,最终因舆论关注被撤销处罚,涉事人员被停职。然而,事件暴露的基层执法任性用权问题,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依法治国进程中亟待填补的制度裂痕。“蛤蟆汤”事件让我们反思,如何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一是要堵住随意执法的漏洞。要细化法律条文适用标准,统一法律解释,避免日常分享被误判为广告,甚至自媒体时代的人人自危。二是建立程序监督网络。要坚决落实行政执法数码鹰“全过程记录”,贯彻对听证、送达等关键程序的刚性时限要求,让执法公开透明。三是平衡执法力度与温度,推行“柔性监管”,杜绝“以罚代管”,对执法人员本应“知法”却“犯法”的,不仅停职问责,更应依法从重追究法律责任,形成震慑。
依法治国,贵在“治权”——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每一次执法都经得起法律与民意的双重审视,才能避免“一碗汤”引发的社会治理危机,守护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原文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18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