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黄鹤鸣:祛除权力惰性,提升政府主动作为能力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黄鹤鸣  日期:2025-8-9 字体: [大][中][小]

    近期,人民日报曝光群众反映的河南省某县一企业在耕地里随意倾倒煤矸石,多年没有处理的问题。曝光后,当地市县“迅速行动”,核查处理,并对失职人员问责。(澎湃新闻)

    企业长期行为违规且政府失于监管的典型案例,暴露出基层治理中“责任缺失”“执行无力”“监督失明”的深层症结。行政不作为在对生态环境造成损伤的同时,更是在消耗着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政府实际执法中面临“法律条文惩戒性力度不足、责任界定主观性弹性过大”的问题,类似“挠痒痒”处罚的制度漏洞直接助长企业违法侥幸心理;基层执法中因技术手段滞后的“发现难、取证难、处置难”问题;干部队伍内部监督防线失守,监督执纪“宽松软”。

    祛除权力惰性,提升政府主动作为能力,需要制度、技术、监督三管齐下,方能将政府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作为,这不仅是回应群众期盼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首先,要给权力运行配套好完善制度。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落实属地责任,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办法、规范性文件,建立裁量权标准化细则,消除自由裁量空间,建设好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政府属地责任链条,合力打击生态破坏行为,让违法责任找得到人、具体处罚落得了地、违法行为治得了根。其次,要给违法行为监管手段加上“智慧引擎”。公安、环保、土地、林业等多部门协同,利用好便携无人机、铁塔固定式摄像头、天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方式,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监测网,降低检查频次的同时提高违法发现率,对企业“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形成能够快速发现并定位违法行为,及时固定现场违法证据的态势。最后,还要用好监督惩戒的“大棒”。

    建立企业违法行为平台大数据库,在“首违不罚”的同时依法依规“多违重罚”,既有执法温度又有震慑力度,用好“轻微违法及时提醒、重复违法重点约谈、屡教不改大力问责”的监督机制;设立专门举报途径,做好“一案三查”,在查办企业违法行为同时,对执法人员存在的不正确履职情况进行严肃查处,对纪检监察部门“大案轻判”行为进行同步问责,追究监管链条各环节责任,形成强烈震慑效应。

    原文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292532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