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南京照相馆》:用光影铭刻不可忘却的历史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  日期:2025-8-12 字体: [大][中][小]

   《南京照相馆》自7月25日上映后,票房与口碑一路走高,它以独特视角再现南京大屠杀历史,让无数观众观影后心绪难平。这部没有宏大战争场景的影片,却以细腻笔触直击心灵,成了暑期档最值得关注的影片之一。

    电影聚焦于“吉祥照相馆”,讲述南京沦陷后,避难的百姓因帮日军冲洗底片,意外发现屠城罪证,最终决定守护真相的故事。其原型是 1938 年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冒险冲洗日军暴行照片,并将其作为重要罪证呈上军事法庭的真实事件。真实历史作支撑,令影片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导演申奥采用了克制的镜头语言。影片鲜少直白呈现血腥暴力,靠“照片”媒介揭开暴行,更凸显沉重。暗房内现日军暴行底片的场景,借人物反应与部分画面细节传递恐怖,既规避过度刺激表达,又让观众体会历史残酷,给人想象留白,产生深切共情。

    影片最动人之处,是刻画小人物于绝境中的觉醒与抗争。邮差阿昌起初为保命冒充冲洗工,见证暴行后,却敢冒险转移避难者并公布罪证。刘昊然出色演绎了角色从怯懦至勇敢的转变。王骁饰演的照相馆老板老金,最后用相机当“武器”直面日军,这一“高光”场景,尽显平凡人的尊严与不屈。他们从想“活下去”到决心让日军罪证曝光,诠释着中国人绝境中的坚守。

    诸多细节亦饱含深意。老金借幕布向没出过南京的人展示故宫、西湖等“大好河山”,童谣《数城门》多次出现,这些元素交织着人物对祖国的眷恋与南京百姓的乡土情结,为影片悲情氛围添温情,也诠释了民族坚韧的精神支柱。

    影片热映后,“是否该带孩子观看”引发讨论。其反映的苦难确易令人揪心,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仅 26 人,铭记历史愈发紧迫。孩子们能从影片小人物身上汲取勇气,明白和平宝贵。历史不该因痛苦被尘封,铭记是对遇难者的敬重,也是避免悲剧重演的保障。

    片尾,《永远的微笑》旋律中,旧时南京黑白照与当下鸡鸣寺、玄武湖的实景重合。这隐喻着先辈以苦难换我们如今的和平,更提醒着,铭记先辈抗争,守护和平,是当代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南京照相馆》不仅是暑期的票房赢家,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它用光影为那段沉重历史留证,借小人物事迹传递不屈意志与家国情怀,让观众于悲痛与震撼中深刻领悟——有些历史,值得我们用一生铭记。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