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财政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已覆盖全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累计完成200余台(套)资产调剂,节约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着力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实现资产梯度使用和物尽其用,比如将某部委闲置的电脑,经平台流转至基层学校,继续发挥作用等等,引发思考。(澎湃新闻)
在当前财政紧张的背景下,部委闲置电脑通过共享平台流转至基层学校的实践,揭示了破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根本路径——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公平配置。不得不承认,当前城乡教育上硬件差距显著,同一个县城内农村学校的师资、经费、培训、设备就低于城市小学,更别提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城市与城市之间、甚至横亘在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教育鸿沟了。
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资源壁垒,才能让每一份资源都绽放公平之光,破解教育公平困局。一是创新资源再分配路径。通过激活沉睡资产,盘活闲置资产,地区间调剂使用,实现“资产不丢,重现价值”,节约财政资金。二是用制度保障落实。上级将调剂效率、基层满意度纳入部门考核,对资产闲置率超标的单位扣减下年度预算,倒逼其主动革新,用机制推动资源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优化”;要完善法规规定,运用好法律与制度的双重约束,使资源再分配从“软约束”变为“硬规矩”。三是培育政府机关资源优化利用观念。通过开展活动、比赛等方式,将“过紧日子”理念渗透到思想上,使资源再分配从“政策要求”升华为“行动自觉”。
当部委的旧电脑在乡村教室点亮求知的眼睛,当跨地区的资源调配缩小了城乡差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资产的流动,更是公平理念的落地生根。我们也要看到,破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既需要“全国一盘棋”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最后一公里”的精细操作;既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主导作用,也要激活市场“无形之手”的协同效应。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份资源都成为推动社会公平的正能量,苏明娟的“大眼睛”才会越来越亮。(昌黎县朱各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