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周业明:六元鸡排,六亿心跳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周业明  日期:2025-10-3 字体: [大][中][小]

    一

    景德镇入秋的风,把昌江边的梧桐吹得沙沙响。

    傍晚四点二十分,广场西路的路灯刚亮,李俊永的推车也准点停稳。

    白炽灯“啪”一声打亮,像舞台追光,照得玻璃柜里的鸡排金黄夺目。

    他抖抖围裙,朝排队的人群抱拳:“美味即将到来——请各位把塑料袋打开!”

    声浪滚过去,人群齐刷刷抻开袋子,像一场低成本却高规格的仪式。

    二

    人群里有个戴灰色贝雷帽的女孩,叫顾星婉,二十六岁,独立纪录片导演。

    她第一次来,是为了拍“地摊经济”的收官镜头,却卡在李俊永的嗓子眼里——

    那把声音,低音里带着瓷器的脆,像千年窑火突然开了裂缝,蹦出人间烟火。

    镜头里的他,一边翻鸡排,一边输出语录:

    “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

    顾星晚不自觉把对焦从油锅移到他的眉间——

    那两道眉,像御窑厂屋脊的飞檐,硬挺,却护着一炉柔软的火。

    三

    片子剪完,顾星婉却睡不着。

    她满脑子都是李俊永那句:“请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

    她鬼使神差地发私信:“李老师,我想拍你的一天,付你摊位费。”

    半小时后,回复跳出:

    “摊位费免了,只要你带一张 A4 纸,写上‘鸡排免费,塑料袋六块’,给我当招牌。”

    顾星婉对着手机笑出声——

    这是生意人,还是诗人?

    四

    正式开拍那天,她四点就到。

    李俊永递给她一件小号围裙,背面印着“鸡排嫂”三个卡通字。

    “借你穿,防油。”

    顾星婉耳根一热,解释:“我是导演。”

    李俊永耸肩:“导演也要吃饭。”

    油锅“呲啦”一声,像替她回答:

    “是的,要吃饭,也要心跳。”

   

    收工已是夜里十点。

    李俊永收完最后一块铁板,突然问:“顾导,饿吗?”

    他拿出特地留的鸡排,裹上刚调好的甘梅粉,纸袋折得方方正正,像递给她一份密诏。

    顾星婉咬下一口,脆壳碎裂的声音在舌尖炸开。

    她想起拍片三年,跑过七大洲的地摊,却第一次被六块钱收买。

    “李俊永,”她擦了擦嘴角,“你愿不愿意让我跟拍一年?我想讲你的故事,不是地摊,是你。”

    路灯在他睫毛下投出细碎的影,他笑了笑,像把决定交给油锅。

    “是的,”他说,“但有个条件——”

    “什么?”

    “片名得让我老婆定。”

   

    “鸡排嫂”真名唐美娟,比李俊永小两岁,笑起来像景德镇雨天突然放晴。

    她听完来意,只问顾星婉一句:“姑娘,你拍他,那能不能把我也拍得好看点?

    我年轻时,也是厂花。”

    顾星婉点头。

    唐美娟拍拍丈夫的肩:“片名就叫《六元鸡排,六亿心跳》,

    六元是我们起步价,六亿——”

    她指了指胸口,“是他给我的声势,我得还给他。”

   

    一年里,顾星婉的镜头装满鸡排哥的凌晨备货、城管巡查、暴雨收摊;

    也装满鸡排嫂偷偷在围裙口袋塞给丈夫的润喉糖;

    装满婆婆把最后一份鸡排留给儿媳,却嘴硬“我咬不动”;

    装满李俊永在座谈会上用带油渍的指甲比出“食品安全第一”的手势。

    可镜头也偷偷装满顾星婉自己——

    她会在剪片时反复播放李俊永给妻子挽发的三秒,

    那三秒里,唐美娟的发丝穿过他的指缝,像一条温柔的河。

    顾星婉忽然意识到,她拍的是爱情,也是自己渴望却不敢认领的归属。

    八

    纪录片最后一镜,定在国庆前夜。

    广场放起烟花,李俊永被文旅局授予“推介官”,红绸落在肩头,像一道新火。

    顾星婉架好机器,准备收镜。

    人群忽然起哄:“鸡排哥,来句话!”

    李俊永擦了擦手,看向唐美娟,像征求一份出厂质检。

    唐美娟努嘴:“说嘛,别丢我厂花面子。”

    李俊永深吸一口气,转向镜头——

    其实是对着顾星婉。

    “我李俊永,四十八岁,六块钱起家,没给老婆买过钻戒,

    但我把每一锅油、每一声吆喝、每一次‘是的’,都当成誓言。

    钻戒会花,鸡排会脆,

    只要她还愿意吃,我就炸到七十岁、八十岁,

    炸到景德镇的风口不再冒烟,

    炸到我说不动‘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

    我还可以给她掰一块,最脆的边。”

   

    顾星婉在取景器里模糊了双眼。

    她知道自己该关机,却舍不得按下 STOP。

    镜头里,唐美娟笑着笑着,突然踮脚,在李俊永沾满面粉的围裙上印了一个唇印。

    那一瞬,顾星婉的耳机里只剩心跳——

    六亿分贝。

    十

    成片上线,弹幕刷到起飞:

    “六元鸡排,六吨狗粮!”

    “建议国庆给鸡排哥配义工,也给我配个鸡排嫂!”

    “导演是不是也爱上了?”

    顾星婉躺在出租屋的黑暗里,看那条弹幕飘过,像一颗迟到的火星。

    她拿起手机,给李俊永发消息:

    “片子出来了,谢谢你们的故事。”

    半小时后,回复跳出,是唐美娟的语音:

    “顾导,下周三我们二十周年,

    李俊永说,要炸一块‘导演专属’,

    免费,塑料袋也免费,

    只要你人来——”

    语音末尾,李俊永抢过手机,还是那把低音带脆:

    “顾导,把塑料袋打开,

    人生可以重复使用,

    但心跳,一次就要炸到脆。”

   十一

    顾星婉笑着笑着,眼泪掉下来。

    她忽然明白,自己拍了一年,

    其实是在找一个理由,

    把“是的”说出口——

    不是对某个人,是对生活,

    对它重新点火,

    对它说:

    “是的,我愿意再相信一次。”

    十二

    周年那天,景德镇满城国旗。

    顾星婉戴着灰色贝雷帽,排在第一个。

    李俊永把鸡排递给她,纸袋上多了一行手写:

    “导演,下次别拍我们了,

    去拍你自己的故事,

    记得把心跳炸到脆。”

    顾星婉咬下一口,热汽蒙住镜片。

    她抬头,看见国庆的烟火在天幕排成巨大的字——

    “是的”。

    十三

    纪录片最后一幕,她补拍了自己:

    镜头对着橱窗倒影,

    她一手鸡排,一手摄像机,

    背后是李俊永和唐美娟并肩收摊,

    像两盏不灭的窑火。

    画外音,是她自己的旁白,

    轻轻,却带着脆响——

    “六元鸡排讲出了六亿项目的气魄,

    其实那项目只有一个名字:

    叫‘我爱你’。

    是的,

    我爱你,

    也爱‘我爱你’背后的烟火、油锅、

    和每一次把塑料袋打开的——

    人间。”

    作者简介:周业明:男,汉族,党员,北京市人,出生于山东,现己退休。自80年代起,创作了散文、小说、歌词、报告文学等,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立功。主管编写的《华夏风云录》丛书之一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系世界文学艺术界签约作家,自由搏击协会官方考核认证《段位技术资格》名誉高级八段。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