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周业明;追梦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周业明  日期:2025-9-25 字体: [大][中][小]

    主题:把论文写进泥土的人,也能在麦浪里写出情书。

    ----

    序章 选择的岔口

    郑州东站,晨雾裹着月季的湿气。

    直播镜头切进河南农大礼堂,屏幕上的贾奥琳袖口沾着实验白灰,捏一张便签——

    “选择很多,但适合的只有一个。”

    快门声在后排响起。

    张磊挎着相机,背包里塞着奶奶收的旱地麦种。他按下快门的那秒,心跳比快门还快——

    镜头里的女科学家,成了他此后三年最柔软的底片。

    ----

    第一章 把“Science”写进本科

    广州,华南农大。

    2020年冬,冷冻电镜室冷到呵气成霜。贾奥琳抱着“边角料”TIR蛋白,日夜守着屏幕重构三维。

    张磊那时还是隔壁校新闻系大二学生,被派来拍“本科生科研日常”。

    他第一次透过取景器看见她:

    •  睫毛上结着细小冰晶;

    •  手指冻出冻疮,却稳稳地握着鼠标;

    •  屏幕幽蓝的光映在她侧脸,像给皮肤镀上一层科研滤镜。

    张磊按下连拍,心口莫名发烫——照片后来获省新闻奖,却没人知道,他把最心动那张洗成3寸,藏进了钱包夹层。

    2022年3月,《Science》上线。
   
    发布会结束,人群散去,张磊鼓起勇气拦下她:“学姐,我能给你拍一组‘土地特写’吗?”

    贾奥琳笑:“等我回河南,麦田里再拍。”

    一句客套,被张磊当成约定。

    ----

    第二章 把“Nature”背回河南

    2022年9月,郑州东站。

    张磊真的来了——背着相机和一包奶奶晒的麦种,站在接站人群最后。

    贾奥琳拖着行李箱走出闸口,一眼看见那块手写纸板:

    “欢迎贾奥琳回家,也欢迎《Nature》种子落地。”

    字迹歪歪扭扭,却让她鼻尖一酸。

    回校路上,黄河大桥掠过车窗。

    张磊小心翼翼把麦种递给她:“奶奶说,这是旱地麦,耐旱也耐寂寞,像你。”

    贾奥琳接过,指尖碰到他掌心的汗——

    那是她第一次发现,科研之外,原来人的体温也能让种子发芽。

    2023年4月,《Nature》返修通过。

    她把河南大田的抗病表型补进论文,也补上了张磊拍的那张“麦穗沾晨露”的图注:

    “致谢摄影师Z.L.,他让我看见土地上的光。”

    ----

    第三章 把“小麦”种进土地

    2023年夏,龙子湖试验田。

    127号抗病株系大区对比,老张蹲在地头捻麦穗:“这麦子壮实,没见过!”

    张磊举着相机绕田埂跑,汗水湿透后背。

    傍晚,贾奥琳在田间记录数据,回头撞进他镜头——

    快门“咔嚓”,风掀起她鬓边碎发,像麦芒扫过心口。

    夜里,实验室灯火通明。

    张磊把照片导进电脑,放大到100%——

    她低头测产,睫毛上沾着一滴汗,像一颗将坠未坠的晨露。

    他鬼使神差地敲下一行字:

    “麦穗会抽穗,我也会抽芽——如果光照足够。”

    ----

    第四章 把“心跳”传给学生

    2023年9月,第一课《植物抗病分子机制》。

    贾奥琳搬出一箱器材:蛋白模型、染病麦穗、127号标签。

    张磊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举着相机也举着心——

    镜头里,她举起3D打印的EDS1模型,说:

    “科研不是竞赛,是解决问题,也是——”

    她目光扫过张磊,停顿半秒,“——也是让自己被需要。”

    那一瞬,张磊听见自己胸腔里“咚”地一声,像麦粒落在干燥地面,轻微却笃定。

    ----

    第五章 把“家乡”写进未来

    2024年初,平原实验室立项。

    返乡人才座谈会结束,人群散去,张磊拦住她:

    “我拍了三年麦田,也拍了三年你。”

    他递上一本手工相册——
    封面是一株麦穗穿过镜头光圈,内页写着:

    “如果土地需要种子,我需要你。”

    贾奥琳没接相册,先伸手拂去他肩头的面粉(他刚从饺子店赶来):

    “张磊,我科研节奏很快,恋爱可能很慢。”

    “没关系,”他笑,“麦熟也要230天,我等。”

    ----

    第六章 把“根”扎进麦浪

    2024年4月,抽穗夜。

    127号株系起伏成金色海洋。

    检测完毕,学生们先回实验室。

    田埂只剩他们两人——

    张磊突然关掉相机顶灯,世界沉入月光。

    “贾奥琳,”他第一次直呼她名字,“我拍过无数麦穗,今晚终于拍到自己心跳。”

    他伸手,掌心躺着一枚用麦秆编的戒指——

    贾奥琳没说话,把戒指套在左手无名指——

    大小刚好,像科研里恰好配位的活性位点。

    她抬头,眼睛比龙子湖水还亮:

    “适合的地方,也需要适合的——人。”

    ----

    尾章 把“适合”传下去

    2024年6月,毕业典礼。

    张磊站在台下,举起相机——

    镜头里,贾奥琳为毕业生拨穗,也为自己戴上新的麦穗胸针。

    快门响起的瞬间,她朝他眨了一下眼。

    那张照片后来被她用作微信头像——

    配文只有一句:

    “适合不是妥协,是把根扎进最需要的地方,也是把心跳放进另一颗心跳。”

    镜头拉远,127号株系在夜风里起伏,像金色海浪——

    海浪里,两颗心终于完成了一场名为“追梦”的恋爱。


    作者简介:周业明:笔名网名),敬业明德,匣里宝刀,北京市人,出生于山东,在北京中南海工作多年,现己退休。自80年代起,创作了散文、小说、歌词、报告文学等,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立功。主管编写的《华夏风云录》丛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系世界文学艺术界签约作家,自由搏击协会官方考核认证《段位技术资格》名誉高级八段。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