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畅行公交859车队收到了一封手写感谢信。信中反映,9月2 日,101路驾驶员冒金山在执行运营任务途中,于如东县中医院站台主动停车等待冒雨赶车的91岁高龄退休老人徐椿林。(9月17日《江海晚报》)
据报道,当天早晨7时许,大雨滂沱,冒金山驾驶101公交车经如东县中医院站台停靠后准备发车时,注意到一名老人正艰难地从马路对面冒雨赶来。他果断决定暂缓发车,并向车上乘客作出解释,获得大家积极配合。约两分钟后,老人安全上车,冒金山贴心提醒“小心地滑”,老人连连道谢。
这名公交司机“等一等”冒雨搭乘公交车的高龄老人之举,无疑既彰显了公交的温暖,又体现了城市的善意。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老年人需要这样“等一等”的场景有很多,比如,老年人过马路动作缓慢,这就需要司机朋友学会耐心地“等一等”;再如老年人在公共服务窗口办理业务时,出示证件或意思表达往往要“慢一拍”,这就需要办理人员学会耐心地“等一等”。笔者以为,这才是善待、关爱老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一些人在面对老年人需要“等一等”时却显得不耐烦,等不起。比如,有的司机遇上老年人过马路动作缓慢,不是摁喇叭催促,就是破口大骂;再如,有的公共服务窗口办理人员一旦遇上老年人出示证件或意思表达“慢一拍”时,不是没好脸色,就是大声呵斥。一些人的如此“等不起”,无疑让老年人寒了心。
“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笔者衷心希望我们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员,尤其是公共服务行业人员,不妨多些“老人视角”,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老年人多一些类似“等一等”的小关爱,从而让我们的老年人既拥有满满的幸福感,又切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