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叶金福: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关键在于落实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2025-10-25 字体: [大][中][小]

    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题,教育部日前发布10条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等。(10月25日《现代快报》)

    眼下,在各地各中小学校里,学生课业负担“超重”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过多、过重的作业负担。繁重的作业负担,不仅挤占了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而且也导致很多学生视力下降。同时,更为严重的是,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众所周知,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完成作业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教师布置作业,还是学生完成作业,其目的都是为了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可以说,作业是师生间教与学的一座桥梁,决定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制约和影响,教师往往采取“题海战术”,学生不得不整天“泡”在题海之中。久而久之,作业便成了广大学生最繁重的学业负担。

    为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国家层面出台了“双减”政策,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纷纷出台“减负令”,学校也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学生“减负”减。有的精选习题,有的不布置家庭作业,有的甚至明确晚上超过九点钟就可以“作业熔断”……可以说,这些“作业减负”措施都是一个个好办法。

此次,教育部发布10条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大“福音”,值得点赞,值得叫好。

    但笔者以为,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关键在于落实。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发文件、下通知,更要出举措、严落实,确保每周一天“无作业日”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年年只发文不落实,最终使之沦为“一纸空文”。其次,学校不能“唯分数”“唯升学率”,更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代价,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应切切实实地把学生的作业负担减下来,让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其三,家长也应积极行动起来,不妨主动配合学校推行每周一天“无作业日”,把无作业的权利还给孩子,既保证孩子的作业减负,又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切忌学校在推行“无作业日”,而家长却在给孩子的作业“加量”。

    当然,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并非简单地不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更不是放任学生“疯玩”。因此,笔者以为,一方面,学校可利用每周一天“无作业日”这一有利契机,在老师不布置文化课书面作业的情况下,不妨给学生适当布置一些阅读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优化并丰富文化课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家长也可利用每周一天“无作业日”这一有利契机,安排一些有利于孩子的相关内容,比如一次亲子阅读,一个有益的游戏,参与一次运动项目,等等,以进一步增进亲子间的双向沟通,排除不良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如此,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才能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