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党的事业是否兴旺。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加强党员管理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更是凝聚党员力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抓手。
认清党员管理的时代价值,把握工作核心方向。党员管理并非简单的 “约束”,而是兼具教育、监督、服务与激励的系统性工作。从历史维度看,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管理,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 “思想建党”,还是改革开放后的 “制度治党”,党员管理始终与党的中心任务同频共振。进入新时代,党员管理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通过规范党员行为、统一思想认识,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高度一致;二是激活党员主体作用,通过精准化管理,让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党员都能找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如社区党员参与基层治理、企业党员带头技术创新;三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及时纠正党员队伍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探索党员管理的创新路径,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做好新时代党员管理工作,需坚持问题导向,从教育、机制、服务三方面协同发力。
在强化思想教育上,要打破 “一刀切” 模式,针对青年党员、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推出 “线上微党课 + 线下实践课”“红色研学 + 岗位建功” 等个性化学习方案,让思想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在完善管理制度上,要建立 “全周期管理” 体系,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掌握党员动态,解决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另一方面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将 “群众满意度”“工作实绩” 等核心指标纳入考核,杜绝 “重痕迹、轻实效” 的形式主义。
在优化服务保障上,要变 “管理” 为 “服务”,建立党员困难帮扶机制,为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提供精准帮扶;同时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如设立 “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工作中主动担当,让党员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信得过、靠得住的 “带头人”。
党员管理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制度的 “刚性约束”,也需要温度的 “柔性关怀”。唯有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管理难题,以精准服务激活党员活力,才能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党的事业的 “鲜活细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