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叶金福:医学生到电子厂实习?校企合作切莫沦为“侵权合作”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2025-8-23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多位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在校期间曾被学校强制安排到电子厂实习,且被克扣每小时6元工资。当地回应称,将落实调查,如属实学校或违法。(8月22日封面新闻)

    作为一名职业学院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被安排到专业对口的医院实习,反而被安排到专业不对口的电子厂实习,这样的实习安排,无疑暴露了实习管理的不规范。同时,恶意克扣工资之举,也暴露了学校和企业把实习学生当成了牟利工具的真面目。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毕业前都将经历“先实习后就业”的环节,而其中的实习环节尤其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实战演练,也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次双赢合作,既让学生学到了技术和本领,又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荒”。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学校和企业竟然把实习学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不是安排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工作,就是强迫加班,甚至还克扣工资,这样的“校企合作”无疑是一种赤裸裸侵权行为。

    其实,早在2016年出台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就明确,实习期间一般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和上夜班,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实习单位须按同岗位试用期工资80%以上的标准及时、足额向顶岗实习学生支付报酬等。而且,2022年1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又为实习管理划定了“红线”,这无疑保护了职校学生的实习权益。但事实上,由于管理不规范、督查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类似实习专业不对口、克扣薪资等乱象依然存在。这说明,很多时候,校企合作已沦为一种“侵权合作”。

    防范校企合作沦为“侵权合作”,还需职能部门“站出来”。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监察部门等职能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报批、实习单位的安排、工作时长、薪酬标准等要进行规范化跟踪管理,切忌存在“管理空档”,任凭学校和企业把学生当成牟利工具。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一旦发现类似实习专业不对口、克扣工资等不规范行为,该约谈的要约谈,该取缔实习基地资格的要取缔实习基地资格,并采取“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等处罚机制,对学校和企业实施严惩重处,倒逼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规合法履行实习管理办法。

    同时,职校学生一旦遭遇实习专业不对口、克扣工资等侵权行为时,既要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学会依法维权,保护自身合法实习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助长学校和企业的嚣张气焰,任凭其把实习生当成牟利工具。

    我们相信,只要职能部门严监管、严处罚,再辅以实习学生大胆维权,就一定能遏制各种实习侵权行为,从而为实习学生营造一个专业对口、薪资保障的实习环境。(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