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立身之基;腐败,亡国之祸。”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期,能否守住廉洁底线,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关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年轻干部当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自律之行约束言行,以清醒之态涵养正气,切实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筑牢思想防线,方能“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廉洁的堤坝一旦从思想上溃决,行动上的失守便在所难免。现实中,一些年轻干部刚走上岗位就陷入贪腐泥潭,往往始于“思想缺钙”——有的认为“年轻犯错不要紧”,对小恩小惠放松警惕;有的把“权力变现”视为“能力体现”,在名利诱惑中迷失方向。年轻干部要深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必须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终身课题,深学细悟党章党规党纪,常态化参加警示教育,从“案中人”“案中事”里汲取教训,真正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信念刻入骨髓,让廉洁自律成为融入血脉的行为自觉,从根源上抵御“围猎”、防范风险。
严守纪律规矩,方能“行不逾乎规矩之内”。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年轻干部手握一定权力,哪怕是基层的“微权力”,若不加以约束,也可能成为“微腐败”的温床。从收受一条烟、一瓶酒的“小打小闹”,到挪用公款、权钱交易的“胆大妄为”,不少案例警示我们:破纪往往从破规开始,失节常因失戒而起。年轻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把“严”字刻在日常——在工作中,严格按程序办事、按制度用权,不搞“一言堂”“人情案”;在生活中,管好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被“人情往来”裹挟,不被“哥们义气”绑架。要始终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每一件小事,以“锱铢必较”的认真坚守每一条底线,让纪律规矩成为不可逾越的“安全线”。
主动接受监督,方能“常修为政之德”。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年轻干部尤其要明白,监督不是“束缚”,而是“保护”;不是“找茬”,而是“提醒”。有的年轻干部视监督为“不信任”,对组织的提醒不以为然,对群众的批评充耳不闻,最终在“无人管”的错觉中越走越远。事实上,主动接受监督,既是对党和人民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年轻干部要敢于把权力晒在“阳光下”,主动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坦诚接受党组织的日常监督;要乐于倾听群众呼声,在信访接待、基层调研中听取不同意见,让权力在群众监督下规范运行;要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在民主生活会上“红脸出汗”,在相互提醒中校准方向。唯有把监督当作“镜子”常照常新,才能及时发现偏差、纠正错误,始终走在廉洁从政的正道上。
“青年者,国家之魂。”年轻干部的廉洁底色,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纯度与厚度。唯有以思想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律、监督上的自觉,筑牢廉洁防线,才能在成长路上行稳致远,以“一身正气”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真正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