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刘康源:以“铁规距”涵养“好作风”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康源  日期:2025-6-9 字体: [大][中][小]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当这项“铁规矩”从中央传导至基层,其效力不仅没有衰减,反而在贴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基层干部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其作风直接关乎党的形象和执政根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基层干部必须继续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镜,正衣冠、明得失、知敬畏,让好作风成为基层治理的最亮底色。

    基层干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首要在破除"山高皇帝远"的侥幸心理。一些干部认为"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这种错误认识必须彻底清除。某乡镇干部在群众家中大摆宴席被查处、某村支书公车私用受处分……这些案例无不证明,八项规定精神没有盲区,监督执纪不留死角。基层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越是接近群众,越要严于律己;越是事务繁杂,越要守住底线。只有将“不能腐”的笼子扎紧在基层,“不想腐”的自觉才能深植于心。

    基层干部践行八项规定精神,重在把握"群众满意"这个根本标准。在脱贫攻坚战中,多少驻村干部自带干粮走村入户;在疫情防控一线,多少基层干部夙夜服务群众。这些好作风正是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某乡镇开展敲门问需行动后,干部和群众关系拉进,群众满意度提升。事实证明,当基层干部把精力从酒桌转向田间地头,从应酬转向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就会不断增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其作风状况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根基。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继续以八项规定精神为牵引,在基层锻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当每一位基层干部都能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的作风建设的丰硕成果必将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让八项规定精神在广袤基层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