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廖卫芳:防范网络求职“陷阱”还需多方发力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2025-7-23 字体: [大][中][小]

    “培训费2.8万元、服务费6万元直签某国企”……当前正值夏季招工求职高峰期,一些“黑职介”也在网上蠢蠢欲动。有的以所谓“高薪岗位”为诱饵,故意编造虚假招聘信息,引流牟利;有的打着名企招人的旗号,实际上却干的是“招转培”的勾当;还有的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以各种“招转贷”蒙骗求职者……这些五花八门的违法招聘“套路”,往往以各种看似诱人的“馅饼”,让求职者落入防不胜防的“陷阱”,甚至其中有的还借招聘之名行犯罪之实。(7月23日《江苏工人报》)

    据了解,一些求职者之所以会轻而易举地掉入网络求职的“陷阱”里,就是因为一些“黑职介”摸清了求职者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的心理,然后不是以“高薪岗位”为诱饵,故意编造虚假招聘信息,就是打着名企招人的旗号,实际上却干的是“招转培”的勾当,有的甚至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以各种“招转贷”蒙骗求职者,从而让求职者一步步掉入陷阱中。可以说,网络求职“陷阱”,不仅让求职者白白花了冤枉钱,而且还耽误了找工作。

    笔者以为,防范网络求职“陷阱”还需多方发力。首先,职能部门要发力。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网络招聘活动,指导和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审查制度。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行政许可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之间的沟通衔接,健全相关部门信息交换机制,指导和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形成监管合力。

    其次,网络平台要发力。各大网络平台应严把审核关、准入关,加强对招聘单位的资质认证和信息发布人员的实名认证,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建立招聘企业“红黑榜”制度,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绝不让虚假招聘混入平台,忽悠、坑骗求职者。

    其三,执法部门要发力。相关执法部门要对虚假招聘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法律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职场诚信原则。

    此外,求职者也要发力。一方面,求职者在网络求职过程中,一旦发现“高薪岗位”诱惑行为,或存有“招转培”“招转贷”等行骗行为,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防止被不法团伙诱惑性或欺骗性的招聘条件所忽悠和坑骗。另一方面,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若遇到上述问题,应立即保存证据,并向人社部门或公安机关投诉举报,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而助长不法“黑职介”的嚣张气焰。

    只有职能部门、网络平台、执法部门,包括求职者,形成联动,协同发力,才能有效防范各种网络求职“陷阱”,从而为广大求职者营造一个诚信、有序、规范、合法的网络招聘环境。(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