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少城市地铁按照空调温度,分为“强冷”车厢、“弱冷”车厢,以供乘客选择。为此,有读者呼吁高铁车厢温度设定也能更加人性化。(7月14日《人民日报》)
大凡乘坐过地铁、高铁的人都知道,每到炎炎夏日之时,车厢内的温度就会被设定在26℃。这个温度既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也是国家标准。因而无论是地铁车厢,还是高铁车厢,26℃几乎成了一个“恒温”。
但大家也知道,人有老人和青年之分,也有强壮和羸弱之分,对于温度,各人有各人的适应度,也许青年人觉得车厢温度设定在26℃还是太高了,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却觉得26℃那是太低了。对于这样的分歧,铁路运营部门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既不管温度太高,也不管温度太低,干脆26℃“一设了之”。
近年来,不少城市地铁已尝试推行“同车不同温” 分区温控服务,在车厢里分别设置“强冷”和“弱冷”车厢,让“怕热的”和“怕冷的”乘客都有了自己想要的好去处,这无疑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深受广大乘客的点赞和好评。
但笔者不禁想问一句:“同车不同温”为何只限于地铁呢?高铁又为何不效仿呢?
众所周知,高铁和地铁同属于车厢式交通工具,既然地铁上可以设定“同车不同温”,那么高铁上为何不可以设定“同车不同温”呢?
也许有人说,高铁购票方式与地铁不同,地铁凭票可以随意上任何一节车厢,而高铁是定车厢定座位购票的。此理由咋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笔者以为,这不是高铁拒绝实施“同车不同温”的理由。
其实,高铁实行“同车不同温”并非是一件难事。只要事先注明哪些车厢是“强冷区”,哪些车厢是“弱冷区”,并设定不同的车厢票,那么,乘客在购票时就可根据自身的“适温感”自由选择车厢。如此,“同车不同温”之举,既可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又能赢得广大乘客的好评,岂不是一种双赢之举?
“服务永远在路上。”希望高铁运营部门不妨多向地铁运营部门学学“同车不同温”的好做法,多些“乘客视角”,多些“温情服务”,让广大乘客在感受高铁车厢里“同车不同温”的清凉和舒适的同时,也让广大乘客的“心”感受到更多的清凉和舒适。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