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光明未来,离不开明亮双眸。呵护好孩子的视力是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有商家宣称能将近视完全恢复的产品,大家需要谨慎。”专家表示,真性近视是不可逆转的,这是专家们目前对近视的共识。(7月11日《海口日报》)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近视发病形势严峻。为此,不少家长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寻求医治近视的“良方”,让孩子“近视恢复”,进而实现“摘掉眼镜”。
但据了解,目前临床公认有效果的近视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干预治疗、 塑形镜治疗,或塑形镜联合低浓度的阿托品,但这只能达到降低近视度数,缓解近视的效果,并不能根治近视。至于一些商家在广告上打出“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甚至“摘掉眼镜”的宣传,其实就是夸大宣传、放大疗效、误导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已,而要彻底根治近视,甚至“摘掉眼镜”是完全不可能的。
为防止无良机构恶意吹嘘、夸大近视医治疗效,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眼睛健康,早在2019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和家长。可见,一些打着“近视恢复”旗号的近视医疗机构显然是一种骗局,其目的就是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笔者以为,防范“近视恢复”骗局收割“智商税”,还需多方协同发力。首先,质检、物价、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应加大对近视治疗市场的监管,严把审批关,严格准入制,严防不实虚假机构混入市场,坑骗广大消费者。其次,执法部门一旦发现无良商家打着“近视恢复”旗号坑骗消费者的行为,就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方式,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其三,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大胆地向监管执法部门举报“问题”近视医疗机构,以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广大近视患者也要相信科学,选择正规的近视医疗机构,切莫轻信虚假宣传而上当受骗。
当然,相关医疗机构也要大力普及相关的近视治疗知识。一些近视患者之所以轻信那些无良机构的虚假宣传,就是因为缺乏相关的近视治疗知识,如果通过一些正当的途径和渠道普及相关近视治疗知识,那么近视患者就能明辨是非,就不会轻易被收割“智商税”了。(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