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叶金福:AED扫码才能开箱?“救命神器”莫成“要命神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2024-9-13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海南海口一市民发视频称,自己在想要急救时遇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外箱扫码才能打开。对此,海口市急救中心和第三方运维公司回应称,在外箱侧面有安全锤,紧急情况下可以砸开玻璃取出AED。运维公司还表示,他们已提前检测到漏洞并且上报到海口市卫健委,将会对这些AED外箱进行更换。(9月13日齐鲁网)

    AED是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简称,是有效抢救心脏骤停者的一种仪器。据了解,心脏骤停者的抢救,最重要的是在最佳救治时间“黄金4分钟”内,通过心肺复苏术和电击除颤,使心脏恢复正常运作。之后,救治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死亡概率将提高7%—10%,若患者在倒地10分钟内得不到有效救治,生还概率将十分渺茫。

    而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估计为54.4万人,猝死的原因多数是突发心脏病导致的心搏骤停。这说明,在公共场所配置AED真的很有必要。

    但须知,并非在公共场所配置AED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让装有AED的箱子能够第一时间打得开、拿得出、用得上,这才是配置AED的正确方式。

    但据了解,不少地方配置的AED,竟然需要扫码才能开箱,这让急救人员情何以堪?试想,如果急救人员扫码开箱一时开不了,或者手机网络不稳定无法扫码,那岂不眼睁睁地望“AED”兴叹?岂不眼睁睁地看着需要急救的患者错失宝贵的抢救时间?可以说,AED扫码才能开箱,这不是“救命神器”,而是“要命神器”。笔者以为,这样的AED还不如不配置。

    其实,早在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要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做到显眼、不扫码、不上锁,方便公众寻找取用,避免错失抢救时间。可见,AED扫码才能开箱,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更是在拿急救患者的生命“当儿戏”。

    因此,笔者以为,要规避AED扫码才能开箱,还需从改变管理模式入手。相关部门在配置AED时,不妨采取“AED进箱不上锁”的管理模式,让急救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开箱并取出AED,为需要急救的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切忌人为设置使用障碍,耽误宝贵的救命时间。

    当然,如果生怕有人恶意盗取或损毁AED,也可通过24小时监控,或设置触碰报警器、或建立设备日常巡检制度等多种防范手段,确保AED不丢失、不损毁。相反,简单地把AED“一锁了之”,或AED“扫码才能开箱”,这其实就是一种失责。说得严重一点,这无异于“害命”。

    AED是“救命神器”,不是“要命神器”。只有确保AED在关键时刻能够“打得开、拿得出、用得上”,才能真正发挥其急救的应有作用。希望相关部门能听取民声,及时整改,让AED成为“救命神器”,而非“要命神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