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精准普法护丰收!吉林铁路运输法院走进种子化肥销售企业开展种植养殖回收合同纠纷模拟示范庭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  日期:2025-10-17 字体: [大][中][小]

    种子化肥销售是农业产业链的“桥梁”,一头连着生产企业,一头牵着万千农户,而种植养殖回收合同则是维系这一“桥梁”稳定的关键纽带。为帮助辖区内种子、化肥销售企业破解合同签订、履行中的法律难题,防范经营风险,10月16日,吉林铁路运输法院先行调解中心法官深入辖区种子化肥销售企业,以“种植养殖回收合同纠纷”为主题开展模拟示范庭活动,介绍法院解纷的立、调、审、执的全流程,用“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送上精准法律指导,让种子经销企业与农户近距离感受种植养殖回收合同纠纷的化解路径。

   “现在开庭!” 随着法官敲响法槌,一场还原真实案件场景的模拟示范庭正式开始。此次模拟案件聚焦种植养殖回收合同中的高频争议点:某种子销售企业与农户签订回收合同,约定企业提供优质玉米种子及配套化肥,农户按标准种植后由企业统一回收,后因市场价格波动,企业拒绝按合同约定价格回收,农户诉至法院要求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庭审过程中,原告(农户)、被告(种子销售企业),严格依照民事诉讼程序,有序推进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在举证质证阶段,“双方代理人” 围绕合同条款解读、履约证据提交、违约责任认定等关键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法庭辩论环节,针对“合同中价格条款是否存在歧义”“企业以市场波动为由拒履约是否合法”“农户是否存在实际损失”等核心争议点,双方从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实际履行情况等角度充分发表意见,让在场的农户直观感受到合同条款严谨性、证据留存重要性对案件走向的影响。  

   “平时和农户签回收合同时,总觉得把价格、数量写清楚就行,今天才知道‘不可抗力界定’‘违约责任细化’这些条款没约定好,后续会有这么大的纠纷隐患!”参与活动的销售企业负责人李先生一边记录庭审要点,一边感慨。活动现场,农户们全程专注,不时就庭审中的法律问题相互交流,对种植养殖回收合同签订、履行、纠纷应对等环节的法律要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模拟示范庭结束后,干警们并未止步于企业普法,干警首先紧扣销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 “靶向式” 法律指导。针对企业提出的 “如何制定规范的种植养殖回收合同模板”“合同履行中遇到农户擅自变更种植品种该如何处理”“回收时发现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如何留存证据”等问题,干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相关规定及类似真实案例,逐一拆解分析,明确法律风险点与应对方法。

    随后,带着对农户权益保障的关注,马不停蹄前往辖区种植基地,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普法宣传。正值玉米丰收的关键期,干警们便在田边普法,将法律知识与农户种植生活紧密结合。针对农户最关心的“签订种植回收合同时要注意哪些条款”“企业不按约定回收农产品该如何维权”“买到假种子假化肥怎么索赔”等问题,干警们用通俗易懂的方言,结合模拟庭审案例及真实维权案例,手把手教农户识别合同陷阱、留存维权证据,解读了合同签订、侵权维权、纠纷解决等流程,让农户对法律知识听的懂、用得上。

   “以前签合同就看个价格,听法官这么一说,才知道‘种植标准’‘回收时间’这些都得写明白,不然出了问题都没处说理!”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户张大姐,认真听干警讲解,“这下心里有底了,以后签合同再也不马虎了。”

    种子化肥销售企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农户的重要环节,其合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稳定与农户权益保障。此次走进销售企业开展种植养殖回收合同模拟示范庭,是法院延伸司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

    下一步,吉林铁路运输法院将持续关注农业领域企业的司法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定制化普法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讲座、案例会诊等形式,将法律知识精准送达产业一线,帮助人民群众筑牢法律风险 “防火墙”,为辖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