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治生活作为党的政治生活的微观载体,是党的执政根基在社会末梢的具体呈现,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的组织力与群众凝聚力的生成。从本质上看,基层政治生活是党内政治关系与社会治理关系的交汇场域,既承担着党员政治淬炼的功能,又肩负着联结群众、整合社会的治理使命,其规范化建构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核心命题。
基层政治生活的规范化首先体现为政治属性的强化。作为党的组织生活在基层的具体形态,其首要功能是通过理论学习、思想交流与政治引领,确保基层党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政治属性的强化,并非通过抽象的理念灌输,而是依托制度化的组织生活形式,将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转化为党员的行为自觉,构建起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权威。
民主集中制的践行构成基层政治生活规范化的核心维度。在基层治理场域中,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既表现为决策过程中充分的意见表达,通过党员参与、群众评议等机制吸纳多元诉求,又体现为决策执行中的集中统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这种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能够有效平衡基层治理中的多元利益冲突,既防止 "一言堂" 式的专断,又避免议而不决的低效,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的政治生活格局。
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是基层政治生活规范化的内在要求。基层政治生活的质量直接反映党的作风形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在基层的滋生,往往与政治生活的虚化、弱化密切相关。通过将作风建设要求融入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具体形式,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基层党员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上的偏差,培育求真务实、为民服务的作风特质,使基层政治生活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基层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建构,最终指向治理效能的提升。作为连接党的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关键环节,规范有序的政治生活能够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社会共识、整合治理资源,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层支撑。(新乐市邯邰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