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夏隆:高中收2790元教辅费,学生真能“自愿”吗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夏隆  日期:2025-9-16 字体: [大][中][小]

    秋季开学伊始,某高中向学生收取2790元教辅资料费,校方称此举为“自愿购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面对如此高额的教辅费用,人们不禁要问:在这类学校收费中,学生和家长的“自愿”究竟有多少真实成分?

    在教育收费领域,“被自愿”现象早已不是新闻。从校服到资料,从补课到活动,学校总能以各种名目收费,而学生和家长则往往被迫“自愿”接受。这2790元教辅费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学校教育乱收费的老问题,以及教育公平与合理负担的新考验。

    细究这类“被自愿”现象,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部分学校确实存在通过各类收费弥补办学经费不足或变相创收的动机;另一方面,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教辅资料的泛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不得不通过大量教辅资料来提高学生成绩,而这部分费用最终转嫁给了家长。

    高额教辅费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2000多元对于富裕家庭或许不算什么,但对普通工薪阶层和农村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教育本应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而如此高昂的教辅费用却在无形中加剧了教育不公平,让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高价教辅资料的质量参差不齐。据了解,目前教辅市场混乱,各类教辅资料良莠不齐,其中不乏粗制滥造之作。若学校通过教辅采购存在利益输送,不仅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还可能影响到教学质量,损害学生利益。

    从法律层面看,我国多项法律法规都对教育收费有明确规定。《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及家长购买指定的教辅材料。”校方所谓的“自愿购买”,若实际上带有强制性质,则涉嫌违规。

    解决教辅费乱象,需要多管齐下。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收费行为的监管,建立更加透明的收费公示制度,让每一笔费用都有据可查。同时,要健全监督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对违规收费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有效震慑。

    学校自身也应增强法治意识,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在教辅材料的选择上,应当遵循质优价廉的原则,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并真正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权。若确需购买教辅资料,应通过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充分协商,做到公开透明。

    从更深层次看,要根治教育“被自愿”收费现象,还需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只有当教育不再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才不会盲目推崇“题海战术”,教辅资料的需求才会回归理性。同时,应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学校办学经费,从根本上消除学校通过乱收费来弥补经费不足的动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收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教育公平正义。面对这2790元的教辅费,我们不能止于质疑,更应行动起来,通过制度建设和社会监督,让教育收费更加规范、透明,让学生和家长的真实意愿得到尊重,让教育回归育人本源。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以此为契机,开展专项整治,排查类似问题。同时,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监督,还教育一片清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成长,让每一个家庭都不再为“被自愿”收费而困扰。(作者单位:新城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