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律服务法 援详细内容
敦煌星火:法律援助点亮迷途少年的归途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达亚莉 陈海萍  日期:2025-9-3 字体: [大][中][小]

    当丝路驼铃的余韵仍在敦煌古城的街巷萦绕,市综治中心的法治新篇已悄然落笔。自敦煌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入驻综治中心以来,首次受理未成年人涉嫌盗窃罪法律援助案件——以法律为坚盾,以关怀为微光,为迷途少年拨开人生迷雾,在戈壁绿洲间奏响了一曲“教育、感化、挽救”的温暖乐章。

    一、首案受理:以专业为基,让司法既有尺度也有温度

    案件办理中,法律援助律师以专业筑牢正义根基,用温情化解少年心结。接到指派后,律师第一时间进驻综治中心,与侦查机关无缝对接,迅速阅卷梳理案情细节;多次与涉案未成年人面对面沟通时,避开冰冷的讯问式交流,转而以“倾听者”姿态耐心引导少年讲述经过,在细碎表述中捕捉案件关键信息,精准研判证据效力。同时,律师充分考量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主动与检察机关沟通,结合少年“初犯、偶犯、主观恶性小”的情节,提出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的法律意见,既坚守法律底线不突破,又为少年预留改过自新的空间,让司法的严谨与人文的温情在案件办理中相得益彰。

    二、法治教育:融敦煌文化,让规则意识入脑入心

    普法环节中,法律援助律师跳出“条文说教”的传统模式,巧妙融入敦煌文化元素,让法治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新意。“你看莫高窟的《五百强盗成佛图》”,律师指着敦煌壁画宣传画册,轻声讲解,“强盗因作恶受罚,后因悔改修行成佛——千百年来,‘知错能改’是敦煌文化里的重要智慧,就像法律既会约束错误行为,也会守护改正的机会。”此外,律师还通过“案例情景再现”“法治故事会”等形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生硬条文,转化为少年能听懂、愿接受的生活道理,让少年在熟悉的文化语境中明白,法律不是冰冷的“枷锁”,而是守护成长的“安全线”。          

    三、全面帮扶:织关爱网络,让迷途少年重拾方向

    案件办理之外,法律援助律师更化身少年的“暖心护航人”,联动多方资源织密帮扶网络。察觉到少年因涉案产生自卑、恐惧情绪,法律援助律师第一时间对接综治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为其安排了一对一心理疏导——用共情化解心理阴霾,引导少年正视错误而非自我否定;了解到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业中断,又协调辖区司法所、社区与学校,为其申请临时生活救助,打通返校就读的“绿色通道”,帮他重新坐在教室听课。从心理“解结”到生活“兜底”,从学业“续接”到未来“引路”,每一项帮扶都在传递“犯错不可怕,社会不会放弃你,只要愿意回头,就能重新出发。”的理念。

    此件法律援助,是敦煌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入驻市综治中心的“首秀”,更是法治力量守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生动实践。它不仅让涉罪少年在法律框架内获得公平对待,更以“法律+关怀”的双重力量,帮少年找回人生航向。正如大漠胡杨守护绿洲,敦煌的法律援助正以专业与温情,守护着每一棵“青苗”的成长,为丝路古城的法治建设注入温暖动能,让每一个少年都能在法治阳光下,重启人生的美好航程。(作者单位:敦煌市司法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