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刘振厚: 法官与为基层减负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振厚  日期:2025-8-26 字体: [大][中][小]

    2024年人民法院十大关键词之九--为基层减负。

    为基层减负,意思指向清楚明了,是上级法院针对基层法院。从要求看,主要责任在上级法院及其法官,尤其在于肩负领导、管理责任的法官。

    基层法院法官有时调侃:我们是法院系统的最低人民法院。有戏谑,有无奈,有心酸,难免还有抱怨的成分。之所以如此,显然并非思想不积极、言语不谨慎可简单指责的。牢骚的发生,最主要的因素多在于基层法院及法官承担了过多不必要的责任和负担。
通常认为,文山会海是基层负担过重的重要表现形式。

    法院系统,一定时期、一定程度当然不能“免俗”。包括法官在内很多人都有过这种质疑,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本意是为减少会议成本、提高效率,但法官们感受到的恰恰相反:会议的频次越来越高,要求参会的人员范围越来越大。按照传统的现场会议的模式,很多会议不会要求普通法官参加,甚至班子成员也可能只有少数人参加。一段时间,不少会议动辄要求全体员额法官或全体干警参加,而有些法院的视频会议室,因条件所限,桌椅在设计之初就不是针对全体干警人数配置的。

    开庭审理是法官工作的日常,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至少提前三天乃至一个月通知各方当事人后确定。一旦有会,法官的开庭不能停,不参会理由非常正当。可上级法院监测到基层法院会议室人员“稀少”,遂要求说明情况、提出批评乃至通报。于是,基层法院管理部门要求或拍传票、或拍开庭视频到工作群方视为在开庭,否则视为缺会。可即便如此,的确某日恰好开庭的法官较多,又要求员额法官参加的重要会议,基层法院的领导只能接受上级批评了。如若调解,要求法官可让助理或书记员临时主持;至于说急着写判决书,那不行,先来开会。如此以来,多少有点把会议当工作、把传达当落实的味道。

    关于文山问题,或许同某些机关相较,法院真的不算太“大”。不过于基层法官而言,依然“压力山大”,尤其近些年案件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的情况下。但每一份文件都不是随意发出的,各有各的正当理由。对那种有硬性要求的文件,所有法官都不可能例外。比如,学习笔记、对照检查、心得体会、工作总结,法官们同样非常熟悉,缺一不可。如未能按时完成,要被通报或严肃批评。我们相信,法官们并非一味反对用文件部署工作,也不会为强化学习效果反对做必要的“作业”,但重复的、应景的,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任务,即便做了,总觉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时常感叹:有那时间,一份简单案件的判决书起草完毕。

    曾经,各类纷繁芜杂的考核指标是压在基层法院、基层法官肩上的另一沉重负担。

    观察来看,最高司法机关一直非常重视审判执行管理指标体系的科学设置,且着眼于核心指标,不断出台、调整相关规定,力求科学化、规范化。但不得不承认,出于确保司法公正便加大管理力度的思维模式,某些地方法院出台了比最高司法机关更为细密的管理措施。基层法院为在系统内保持较高的位次,不得已又在上级法院要求的基础上再次加码。全省、全市排名通报,连续多少年位距后多少名系统内谈话、书面检查、追究领导责任,一时间在个别地方“风生水起”。有基层法院院长表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数字,一旦发现位次下降或该上升的未上升,一个电话打给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几乎成为工作的规律。有时因某个指标靠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基层法院的领导们,聊起考核,无不牵肠挂肚。

    与领导们相较,普通法官“非议”考核指标设置的较多。毕竟,领导以部署、决策为主,各项考核任务落脚在每一位法官肩上。这些考核指标,或许是法官个人站在比较狭隘的角度,对很多指标颇有“腹诽”,认为有些指标、有些名次排序对确保司法公正意义不大。以时间节点为例,法律规定的审限为三个月、六个月,而在指标考核指挥棒下,不知不觉都要求缩短办案期限。从宣传报道看,诸多法院都把快审快执作为工作亮点予以宣传。效率本身和公正一样,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但如此一来,难免给社会造成法官办案越快越好的观感,一定程度上留下效率似乎比公正更重要的认知。还有些指标过细,几乎难以操作,非但不能起到保障公正、提升效率的作用,反倒束缚了法官的手脚。曾经出现某地法院仅某单项工作,考核指标多达70余项,设计者自身恐也难以厘清。在考核涉及数字方面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点,而一两位小数点之差,就可能导致十个、八个法院排名,分高的在前一两名,稍低的在后一两名,分数不过相差零点几而已。又以时间段为例,立案、办案期限相差零点几天。仅仅从这类数字判断哪个案件裁判的更公平公正,经验再丰富的法官怕也勉为其难。为督促法官完成好各项指标,有的基层法院对法官个人绩效对照上级要求排名定优劣,其弊端自然大体雷同。
负重前行,作为一种激励,无可非议。但从实际出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重的负担必然拖累前进的步伐,影响到法官审判执行这一主责主业的公正和效率。

    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法官们有理由相信,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的指标体系的优化重塑,相对健康的审判执行生态环境的提供,“轻装上阵”就在身边、就在眼前。(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法院)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