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朴素而深刻的理念,正是破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绿色密码”。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关乎人类永续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从塞罕坝的“荒原变林海”到库布其的“沙漠披绿装”,从长江禁渔的“十年之约”到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攻坚,中国正以扎实行动书写着生态文明的新篇章,让“绿色密码”在神州大地绽放出璀璨光芒。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关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曾让我们付出沉重代价——空气污染、水体恶化、土壤退化,不仅威胁着群众的身心健康,更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以“系统思维”构建生态保护体系。
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到建立河湖长制、林长制压实生态保护责任;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到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一系列硬举措让发展底色更绿、生态根基更牢。数据见证变迁: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6.5%,单位GDP能耗较十年前下降26.4%,越来越多的地方实现了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践行者、受益者。在浙江,村民们放下“靠山吃山”的旧观念,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民宿、康养产业,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在城市,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绿色出行蔚然成风,“光盘行动”深入人心,亿万群众用点滴行动汇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从企业主动升级环保设备,到科研人员攻克污染治理技术,再到青少年参与“绿植领养”“湿地保护”等公益活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让“绿色基因”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生态文明建设,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挑战日益严峻,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不仅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更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积极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以实际行动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智慧。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牢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能徜徉在美丽的生态家园。
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让“绿色密码”持续传递,让生态文明之花常开不败,我们必将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