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成长路上,如何行得稳、走得远?不妨从学会“坐”“站”“走”这三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在点滴锤炼中涵养初心、砥砺担当、增长才干。
学会“坐”,在静思笃行中沉淀自我
“坐”不是消极懈怠的“躺平”,而是沉下心来的积累与反思。青年干部刚走上岗位,往往充满干事热情,但也容易因急于求成而浮躁。这时需要学会“坐冷板凳”,耐住性子钻研业务,在政策文件中悟透精神实质,在基层调研中摸清群众需求。
坐在办公室里,要学会“坐下来读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坐在群众家中,要学会“坐下来倾听”,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本上、放在心上。唯有在“坐”中沉淀,才能避免“拍脑袋决策”,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学会“站”,在坚守原则中挺直腰杆
“站”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立场。青年干部身处干事创业的一线,难免会遇到各种诱惑和考验,能否站稳脚跟、坚守原则,直接关乎工作的方向和成效。
要站稳政治立场,始终把“两个维护”放在首位,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要站稳群众立场,把“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不被人情关系所困,不为利益诱惑所动,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像焦裕禄“站”在沙丘上带领群众治沙,谷文昌“站”在海边为百姓种树,这种“站”的底气,来自于对初心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
学会“走”,在脚踏实地中行稳致远
“走”是行动的起点,更是成长的路径。青年干部的成长,从来不是在温室里“养”出来的,而是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走”出来的。
要多走“泥泞路”,主动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基层去,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信访维稳的前沿阵地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善走“创新路”,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用新思路破解难题,用新办法打开局面。每一步扎实的脚印,都是向成熟干部迈进的阶梯;每一次“走出去”的实践,都是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过程。
“坐”出定力,“站”出风骨,“走”出担当。青年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唯有在“坐”“站”“走”的锤炼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负青春、不负人民、不负时代。(河北省新乐市大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