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的办公桌,不该被层层报表淹没;群众期盼的眼神,容不得被事事留痕耽误。当前,形式主义变种仍在基层滋生,从微信群接龙到日报表周报,从APP打卡到拍照留痕,看似规范的流程背后,是对干部精力的无情消耗。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基层干部从虚功中解脱,把时间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
甩掉指尖上的负担,让干部多沾泥土气。某乡镇干部曾坦言,手机里有20多个工作群,每天花两小时爬楼看通知、发汇报,晚上十一点还在群里被要求传照片。这种线上忙碌、线下空转的怪象,让干部围着屏幕转,离群众却越来越远。整治当从清理冗余APP、规范工作群做起,明确非必要不建群、非紧急不通知,让指尖办公回归工具本质,而非考核标准。当干部不必为晒足迹费心,才能有更多功夫走进田间地头,听真话、察实情。
砍掉笔尖上的虚功,让报表对接真需求。一张报表填三遍,数据还得来回变,这是不少基层干部的痛点。有的部门为显重视,要求事事有台账、件件有报告,却对报表是否重复、数据是否可用漠不关心。某村支书反映,仅扶贫一项工作,就要向五个部门分别报送相似表格,耗费大量时间核对。减负需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对重复报表一刀砍掉,对无效台账一律取消,让基层把写报告的时间,换成写民情日记的真诚。
聚焦心尖上的实事,让考核锚定实效度。群众评价干部,看的是沟渠修没修通、低保发没发准,而非台账做得多漂亮、汇报说得多动听。某县将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核心指标,把现场看、群众评作为主要方式,倒逼干部从材料政绩转向实绩成效。这种导向之下,干部开始琢磨怎么让老人用上智能医保、如何帮农户打通销路,而非钻研汇报材料怎么写更亮眼。考核指挥棒正了,基层干事的方向才不会偏。
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增的是干劲;去的是虚功,留的是实效。当干部不必为形式所累,才能把全部心思用在为民办事上。这场整治行动,既要下猛药治沉疴,更要建机制防反弹,让基层真正实现轻装上阵,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