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点了到点了!蹭饭蹭饭!”,这是河南周口鹿邑县范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在短视频开头经常喊出的,他被网友们称为“蹭饭书记”。看似“蹭饭”,实则陪伴,一次次简单“蹭饭”的背后,实则是拉近干群关系、了解民生民情的有效抓手。
董桂林的短视频平台个人主页上写着:把申论写在大地上,把理想实现在农村,董书记以“脚沾泥土”的工作方式,铸就了群众信任的基石。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董桂林书记上任伊始,没有选择高高在上的指点,而是俯身沉入,扎根群众,“把办公室搬到了百姓的饭桌上”,用“蹭饭”的方式拉近与基层群众的关系,用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倾听着,思考着,进而去真正的了解民之所盼。扎根基层,与百姓打交道最应当注重的就是工作的方式方法,如若只有冰冷的制度与任务,终是空中楼阁,要让基层群众与干部群体没有距离感、隔阂感、边界感,唯有以心换心、以情融情,人民群众才能真正的拿干部当做“自己人”,这样基层干部才能真正的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董书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拿你的青春当你的试错成本,青年有想法就干,别怕出错。”他以饭桌为平台,以短视频为媒介,开拓了销售渠道,让本地自产的蒲公英茶、烤鸭蛋等特产走出农家小院,将网络流量转化为村中的发展增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不竭动力。乡村振兴、乡村发展,不单单要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更要靠全国几十万基层干部的“敢想敢干”,要靠基层干部不断创新的工作方式,要靠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只有基层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河南周口鹿邑县范庄村中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当地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闯荡,可以说范庄村村民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这也凸显出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村里留不住年轻人,也无法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就业。董书记利用互联网,向全国基层干部做了一次成功示范,也向全国的青年群体传达了一个信息:身在基层也能有所作为,农村的广阔天地也大有可为。这为全国的青年群体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也将吸引更多的青年人积极回乡创业就业,将自身发展与家乡的发展融合起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也提醒着基层干部,乡村振兴既要“埋头干事”,又要“抬头看路”,善用新媒体讲好基层故事,让“沉睡”的资源焕发新生机,最终利用资源,换成增加收入的来源,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力。”董书记在范庄的奋斗历程,为“驻村”二字赋予了沉甸甸的内涵与重量。作为基层青年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应当学习董书记,做“脚沾泥土、踏实肯干”的“老黄牛”;做“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做“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用个人的担当、创新与实干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在大地上书写出最有生命力的振兴篇章。(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沟店铺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