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瓜州县人社局圆满完成2002-2011年老旧档案移交进馆工作。这批记录着民生发展历程的档案顺利“搬”进县档案馆,不仅实现了规范保管,更为长期安全留存、高效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准对标,明确移交“清单”。此次移交的档案,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县档案局相关要求,主要为2002-2011年期间形成的、保管期限为永久和30年(长期)的文书档案,涵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事管理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针对这批档案形成时间久、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人社局首先厘清移交范围,确保所有符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年”要求的档案无一遗漏,切实落实“应交尽交”原则。
细致整理,做好进馆“准备”。为达到移交标准,人社局组建专项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抽调业务骨干对236盒7902件档案进行系统梳理。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归档年度、案卷号、盒号、件号”顺序排列,逐卷逐件核对档案原件,确保年代连续、文件完整。同时,同步编制纸质版和电子版目录,详细标注档案内容、形成时间、保管期限等信息,实现“档案实体与目录信息一一对应”,为后续移交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双套进馆,筑牢安全“防线”。依据“纸质和数字化成果双套进馆”要求,人社局扎实推进档案数字化加工。一方面,对所有纸质档案进行规范装盒,保障实体安全;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按照《瓜州县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接收办法》,完成全部档案的扫描、去污、著录等工作,确保数字化成果符合格式标准。最终,纸质档案与数字化数据同步移交,既满足了传统保管需求,也为档案信息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多方协作,确保移交“顺畅”。移交前,人社局主动对接县档案馆,邀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档案整理规范,对目录编目、数字化质量等进行专项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通过“自查+复查”双重把关,所有档案均达到进馆标准,顺利完成交接手续,实现了“无缝衔接”。
此次老旧档案移交,不仅是县人社局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履行档案管理主体责任的具体行动,更将分散保管的民生档案纳入专业档案馆集中管理,有效防范了档案损毁、丢失风险。这些档案既记录了瓜州县就业社保事业的发展历程,也为群众查询历史信息、研究地方民生变迁提供了权威依据,为守护“魅力新瓜州”建设记忆、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