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满怀期待的学生和家长拆开录取通知书这封特殊的信函时,竟发现里面夹带着眼镜店的广告单。近日,发生在湖南省石门县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夹带广告单”事件引发关注。(7月24日《安徽日报》)
明明是一纸入学通知书,却成了眼镜店的一纸广告单,这样的“夹带”行为显然触碰了教育管理的底线,同时也亵渎了入学通知书的神圣和权威。
众所周知,入学通知书是学校赠予新生的第一份“见面礼”,也是新生迈入新学校的第一张“通行证”。对此,不少学生都弥足珍惜,不是选择永久珍藏,就是选择拍照留念。足见入学通知书的珍贵和重要。
其实,教育部早就明确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中夹带商业广告或其他无关材料。按说,既然教育部有“禁令”,相关学校就应严格把关,层层落实,坚决杜绝各种“夹带”商业广告违规行为的发生。
此次,发生在湖南省石门县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夹带广告单”事件中,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夹带”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学校行为,但笔者以为,唯有彻查严惩“始作俑者”,才能彻底消弭恶劣影响,还入学通知书的神圣和权威。
据了解,类似入学通知书“夹带”商业广告的现象并非个例,之前就有类似新闻被多次曝光,比如,有的在学生作业本里“植入”教辅推销广告、有的在学生试卷中“植入”教具推销广告,等等。这说明,商业“夹带”行为已侵入校园,腐蚀教育。
笔者以为,对于这起入学通知书“夹带”商业广告事件,教育部门不能“坐视不管”。一方面,教育部门应立即成立专项督查组,尽快揪出“始作俑者”,查一查其与商家有没有存在利益输送。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一旦揪出“始作俑者”,就应启动问责追责机制,该纪律处分的要纪律处分,该免职的要免职,绝不能“轻拿轻放”,一笔带过。
同时,教育部门也应借此契机,不妨在整个教育系统里开展一次全面彻查,查一查各级各类学校是否也存有类似“夹带”商业广告行为,坚决把各类“夹带”商业广告行为扫出校园,从而让校园更纯净,让教育更生态。(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