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扎根基层近30年,她从梳着辫子的小姑娘变成了一头干练短发的社区“当家人”。面对拥有1.1万余户居民的超大型社区,她以一本磨出毛边的笔记本记录民情,用创新的治理智慧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社区治理难题。(澎湃新闻,2025年6月30号)
中远两湾城作为上海内环最大的住宅小区,建造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随着时间推移,小区电梯老化问题日益凸显 。居民们频繁遭遇电梯骤停、无法开关梯门等险情,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每天上下楼都提心吊胆。2020年8月,当恽梅接到147号楼居民的求助时,她没有选择最简单的解决方案。面对业主提出的“由楼内全体业主自筹资金换梯”方案,她敏锐地意识到:自筹资金模式无法复制推广到其他楼栋。她牵头居民区党组织搭建“楼事楼议”平台,让楼代表与物业、业委会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更令人称道的是,她创新性地与电梯公司达成特种设备分期付款方案,由居民区党组织作为信用担保,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对于老人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尽管周边有普陀区人民医院等医疗资源,但公共交通配套不足,老年居民就医需步行较远距离或绕行其他站点。面对这个典型的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三跨一难”问题,她联合宜川路街道以“多格合一”协同治理机制横向整合资源,与普陀区交管中心、久事公交公司等多家单位反复沟通协调。
恽梅被居民亲切称为“ 不是总坐在办公室的书记 ,是常常走街串巷的书记”。这一称呼背后,是她独特的“丈量工作法”——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将党建引领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2020年恽梅履新时,正值苏州河贯通工程卡在中远两湾城1.69公里岸线的最后“断点”。面对3300余户居民对安全保障、环境维护等问题的疑虑,她揣起笔记本,开启“用脚步丈量社情”的日子。
“特别难,但再难也要想办法突破。不支持的居民,往往因为不了解,所以要先倾听民意,知道居民的诉求是什么。”她每天不是在居民家中,就是在苏河边交流情况。笔记本磨出了毛边,上面密布着走访记录。她逐步梳理出 物业选聘、电梯更新等九类诉求 ,并将“倾听”转化为行动。在解决社区各种矛盾纠纷时,她总是第一时间介入,从日常的噪音扰民、宠物饲养争议,到楼道公共空间占用矛盾等,她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依据法律法规和社区公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面对超大型社区治理的复杂性,她 创建了“楼事楼议”平台 ,每周召集会议,通过多轮沟通、讨论、意见征询,让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她深知:“搜集居民共识最难”,但只有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和困难,才能打造和谐社区。
在定制公交设站问题上,尽管她的工作和住所均在社区西区,但考虑到西区离人民医院更近,“从江宁路桥过两个红绿灯就到了”,她坚持将站点设在更需要的东区。这种超越个人利益、以社区整体为重的决策,赢得了居民的广泛尊重。
恽梅的治理智慧中,最珍贵的是她善于激发社区内生力量,构建共治共享格局。她深知社区治理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代代传承、多元参与。从为老人开通定制公交专线,到创新电梯分期付款模式;从化解邻里纠纷,到推动社区法治化建设,恽梅的“百宝箱”里装着的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 将心比心的共情能力 。当定制公交载着老人们驶向医院,当居民们安心乘上新电梯上下楼,当社区儿童在焕然一新的乐园里欢笑,恽梅的笔记本上又记下了新的民生期盼。基层治理的温度,正是由这样一位位“百宝箱书记”的点点滴滴汇聚而成 。(作者单位:刘台庄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