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王英名: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英名  日期:2025-2-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政策落实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基层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形式主义、文山会海、重复考核等问题仍然存在,挤占了他们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推动基层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强能力”,不是“减责任”而是“增效率”。只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精简“指尖上的负担”,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在信息化时代,微信群、钉钉群、政务APP等办公软件本应成为提升效率的工具,但过多的工作群、无休止的信息转发、频繁的线上打卡,反而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让他们被动地忙于“留痕管理”。要减少不必要的文件会议。要严格落实精文减会要求,控制会议频次、缩短会议时长、提高会议质量,避免简单照搬文件、层层开会传达的“空对空”现象。推行“白名单”管理制度,对文件、简报、报表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实际意义,杜绝“为了留痕而工作”的现象。要清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对政务APP、微信群、公众号等进行整合,减少重复填报、无效打卡,避免基层干部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手机办公”上。推动数据互通共享,减少重复报送,让信息“多跑路”,让基层干部“少跑腿”。

    优化考核评比机制,让基层干部从“繁琐台账”中解放出来。考核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但考核过多、过滥、过繁,容易使基层干部疲于应对,甚至出现“为了考核而考核”的现象。要优化考核体系,让考核真正发挥指挥棒作用,而不是增加额外负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要精准聚焦主责主业,避免“指挥棒”摇摆不定,让基层干部被动应对多头考核。考核方式要更加注重实效,减少简单量化的“数字考核”,多采用随机抽查、现场调研、群众评价等方式,真正考出实际成效。要杜绝“痕迹主义”。一些地方把“留痕”作为考核标准,要求基层干部事事有照片、有签到、有报告,导致干部把大量时间花在整理台账、制作PPT上,而真正的服务群众工作却被挤压。要推动从“痕迹管理”向“实绩考核”转变,把群众满意度、工作实际成效作为重要考核依据,让基层干部把时间花在实事上,而不是“材料美化”上。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基层干部从“事务缠身”中解放出来。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既要落实上级任务,又要服务群众,还要应对各类检查,导致干部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要让基层干部从“事务缠身”中解脱出来,就必须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要科学下放权限,增强基层治理自主权。一些上级部门习惯于“大包大揽”,动辄让基层填表报数、层层审批,导致基层“看得见问题却解决不了”。要推进权责下放,赋予基层更多自主决策权,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要整合基层工作力量,形成共治合力。目前基层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但人员编制和资源有限,导致干部超负荷运转。要统筹各类资源,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职能整合,构建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让基层干部不再“单打独斗”。同时,要加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之间的联动合作,优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任务,而是要通过优化管理、提升效率,让基层干部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要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干部少做无用功;要改革考核评比机制,让干部少一些迎检焦虑;要优化基层治理体系,让干部有更多精力干实事。只有真正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他们才能用更多时间深入群众、解决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作者单位:渤海新区党工委黄骅市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