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说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眼下,我们的消费市场,其实也正处在这样的过程中。今天,消费不再只是满足日常吃穿用。冬天追冰雪,春天追花踏青,随着季节时令流动的足迹背后,是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人们更愿意为好的服务、好的风景、好的精神享受买单。所以,在强调个性、多元的时代,消费供给要如何跟上甚至是引领消费新需求,最终激发有潜力的消费呢?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经济的活力和增长,成为了每个地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借鉴四川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四量”——流量、增量、质量、热量这四个方面入手,探讨提振经济的策略。这些策略不仅适用于四川,也具有普适性,可供其他地域参考。
一、流量:激活市场,吸引人才与资本
流量是指人、财、物的流动,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越频繁,说明其市场越活跃,经济发展潜力越大。因此,提振经济首先要从激活市场、吸引人才和资本入手。首先,要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吸引游客消费。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创业。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的关键。需大力深化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另外,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后,要加强区域合作,共享流量资源。在全球化时代,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可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应端正思想,杜绝以邻为壑现象发生。
二、增量: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
增量是指经济总量的增长,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为了提振经济,我们需要在保持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进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应大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可以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提升整体实力。最后,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内需潜力。消费升级是指消费者对更高品质、更好性能、更多功能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观念转变等措施,推动消费升级。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家居、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领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质量: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质量是企业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因此,提振经济需要从提升质量入手,增强核心竞争力。首先,强化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还可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其次, 提升服务业水平,满足多样化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高。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发展高品质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后,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区域形象。品牌是企业和地区的一张名片。应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参加国际展会等方式,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
四、热量: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热量是指经济发展的热情和活力。一个地区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首先,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应继续深化各领域的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制度红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次,加强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政府应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还可以建立创新平台和载体,集聚创新资源和人才。通过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入驻。最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主流核心价值观;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扶持和金融服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新论坛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分享成功经验,激发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事业。
我们坚信,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社会信心必将有效提振,经济也一定会明显回升并破浪前行。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今天,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航程更加壮阔,时间也更加紧迫。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体量越大、质量越高、能耗越少,发展的要求和难度也就越高。这也意味着,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敢闯敢干加实干,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