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司法赋能基层治理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黎明 魏岩  日期:2025-9-29 字体: [大][中][小]

    “法官,打官司一定要去法院交材料吗,我腿脚不好,来回折腾太费劲了?”当事人李某说道。

    “大叔,您打开‘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上传材料,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立案手续啦。”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魏岩说到。

    ……

    这一幕幕暖心的交流场景,正是孟村法院法官们的工作缩影。

    “诉讼服务站”工作机制实施以来,孟村县法院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司法服务为抓手,以基层司法需求为导向,20多名法官及法官助理挂钩全县100多个村居,通过下沉走访、风险排查、指导调解、法治宣传等多种方式,将司法服务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环节,为辖区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服务保障。

    指导调解,汇聚解纷合力

    “感谢法官促成我们和好,我们夫妻俩会好好保管这份和好书,努力学会真诚沟通,共同经营好我们的家庭。”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动情地说道。

    2025年5月17日,在法官和居委会调解员的联合调解下,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签署了《和好书》,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双方共同承诺互敬互谅、互相扶持,共同为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这份《和好书》是法院法官与基层组织联动解纷的一个生动注脚。

    据了解,法院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解纷网络”、法官工作室等平台,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基层解纷力量联动,同时建立调解员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调解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帮助调解员厘清矛盾纠纷化解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调解能力水平,切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及时化解。

    2025年,孟村县法院探索将红色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工作中,将辖区村规民约、红色文化等元素融入纠纷调解全过程,指导村居调解纠纷225件次,守护乡村和谐。

    问需走访,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书记,我们村常见矛盾纠纷有哪些?村民比较需要哪方面的法律需求?”

    法官魏岩正在与村书记交谈,并在法官工作手册上沙沙记录着。

    今年以来,孟村县法院积极组织法官下沉挂钩村居,问需于民,及时排查村居潜在矛盾和隐患,及时了解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及时掌握群众在司法领域的急难愁盼,从“坐堂审案”到“上门问诊”,将司法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在辛店村,法官走访某管件制造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当前在市场拓展、用工管理、政策对接等方面面临的新挑战、新需求,解答企业提出的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等法律问题,并就如何防范法律风险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引导经营者树立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据统计,2025年以来,法院法官入户走访30余次,开展入企法治体检活动5次,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抓前端、治未病”。

    线上线下普法忙

    “现在开庭”,伴随清脆的法槌声响,被告人李某与原告张某侵权一案在某村公开开庭审理。

    原来,被告人李某为种植农作物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允许某公司员工沈某将与原告张某邻地用于堆放渣土,经认定,涉案违法占用地总面积合计1.23亩。

    考虑到该案在农村具有典型教育意义,决定将庭审“搬”至案发地,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进行普法,以“看得见的方式”传递生态司法保护力度。庭审后,法官就地开展以案释法活动,传递生态保护理念。

    普法工作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精准滴灌”。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法治意识,增强普法工作精准性,2025年以来,法院结合群众所需,深化“法官说案例”工作。通过建立普法场所,选取乡村多发易发矛盾纠纷开展巡回审判;在各村居张贴法官说案例海报500余份,官微“法官说案例”专栏累计发布典型案例13篇;持续开展“司法服务群众接待日”活动,针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开展防诈骗、反家暴专题普法宣传14次,将普法“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并结合地域特色实际,围绕源头解纷、民生司法、产业护航等工作重点,对下一步做深做实法官职责进行部署。

    扬帆奋进正当时。新时代新征程,孟村法院法官将牢记司法为民宗旨,铆足干劲、锐意进取,继续投身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实践,共同绘就宛乡新“枫”景!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