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春秋倏忽,当九一八的炮火划破夜空,一个古老民族在血与火中惊醒。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绝境,广大党员干部用南泥湾开荒的镐头,刨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存之剑;用平型关前的一声怒吼,迸发出“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血性之剑。如今,我们没有缺衣少粮的困境,更没有枪林弹雨的考验,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抗战精神”,是理想信念的淬火,是斗争本领的磨砺,是群众路线的践行。这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最好的纪念,更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承诺。
铸魂:从历史烽火中汲取信仰之钙。抗战时期的太行山脊,战士们用草根皮带诠释了信仰的硬度;上甘岭的焦土里,黄继光扑向枪眼的背影凝固成永恒的信仰坐标。这些历史碎片如同淬火中的铁矿石,在民族记忆的高温中析出最纯粹的家国情怀。今天的铸魂工程,正是要将这种钙质注入时代肌理:它既是郑州90后街道干部连续奋战36小时,成功转移暴雨受灾群众的责任担当,也是驻村书记董桂林用碗筷“蹭”出的民生温度。广大青年干部要做到“读史以明志,观今以力行”,面对风险挑战,做到主动担当;针对群众诉求,做到即时响应。让家国情怀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从历史的“洪流”中,汲取信仰之钙,锻造新时代的“抗战精神”。
砺刃: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斗争本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做出的深刻论断。1943年冬,冀中平原上的民兵队长李勇带领群众用土制地雷战对抗日军扫荡,在实战中总结出“预埋迟爆、诱敌深入”的战术,最终全歼一个中队。真正的斗争本领从来不是在书斋里诞生,而是在血与火的基层实践中磨砺而成。广大青年干部要锤炼群众工作能力,依仗“炕头会”、“板凳会”的一线调研,读懂民心所向;要锤炼创新突破胆识,效法“奇兵制胜”的战略思维,破解治理难题,在当下的“战场”上,锤炼真本领,磨砺出新时代的“抗战精神”。
聚力:以群众路线凝聚复兴之力。抗战烽火中,中国共产党以“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群众路线,将散落的民心铸成铜墙铁壁。从地道战的民间智慧到“最后一斗米送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的全力支援,亿万民众的觉醒与参与,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历史昭示:复兴伟业绝非孤军奋战,而是需要汇聚人民的磅礴合力。新时代的征程上,群众路线依然是破局之钥。广大青年干部要发扬“从群众中来”的优良传统,扎根基层,俯下身子了解百姓诉求;问计于民,引导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在复兴的“征程”中,延续“鱼水情深”,凝聚成新时代的“抗战精神”。(作者单位:河北肃宁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