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赵姗姗: 在学习中淬炼基层治理的“真功夫”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姗姗  日期:2025-8-7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干部成长的“练兵场”。对基层干部而言,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的“硬支撑”。唯有把学习当成终身课题,在学中干、干中学,才能炼就应对复杂局面的“真功夫”,当好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基层干部的学习,要“接地气”更要“解民忧”。不同于坐在课堂里的理论学习,基层的学习必须紧扣群众需求。比如,面对村里的产业发展瓶颈,不能只盯着书本上的“成功案例”照抄照搬,而要走进田间地头,问农户的实际困难、算市场的投入产出,把政策文件里的“大方向”转化为“村民能听懂、能参与”的具体方案。曾见过一位乡镇干部,为了帮养殖户解决防疫难题,连续一周泡在养殖场,一边跟着兽医学技术,一边整理出“防疫手册”,这种“带着问题学、对着需求干”的学习,才是基层最需要的“实用功”。

    基层干部的学习,要“练硬功”更要“磨心性”。基层工作琐碎又复杂,有时一项政策推进,要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甚至会遇到不理解的抱怨。这时候,学习就不只是知识积累,更是心性的锤炼。有位社区干部说,她刚开始处理邻里纠纷时总着急“讲道理”,结果越说矛盾越僵。后来她跟着老书记学“倾听”,先坐下来听群众倒苦水,再结合政策讲情理,反而更容易达成共识。这种“在实践中学沟通、在矛盾中练耐心”的过程,其实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同理心”“共情力”,让干部在与群众的磨合中,既懂政策的“刚性”,也懂群众的“柔性”。

    基层干部的学习,要“跟得上”更要“创得出”。时代在变,基层的需求也在变。过去靠“经验”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可能需要用“新办法”。比如,现在不少村庄搞“数字乡村”建设,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查补贴,这就需要干部不仅自己学会数字化操作,还要琢磨怎么把“线上流程”简化成“线下指引”,甚至编些“顺口溜”帮老人记步骤。再比如,面对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潮,干部得主动学电商运营、学直播带货,才能帮他们对接资源、规避风险。基层的学习,既要紧跟政策更新、技术发展的“节奏”,更要敢跳出“老套路”,用创新的思路把学习成果变成服务群众的“新抓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治理效能,更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把学习融入日常、落在实处,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破解难题的“钥匙”、贴近群众的“桥梁”,才能在基层这片土地上,干出经得起检验的实绩,也让自己在成长中收获沉甸甸的价值。(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发展和改革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