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保障群众健康安全,根据厦门市卫生健康委的工作部署,今年6月开始,厦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力量对全市范围内的游泳场所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和水质抽检工作。截至日前,全市共完成监督检测各类游泳场所239家,其中合格198家,第一次抽检不合格41家,总体合格率为82.85%,主要不合格指标为pH、尿素。41家不合格单位经监督整改后,水质抽检结果均合格。(7月29日《海峡导报》)
眼下,正值三伏大热天,各地一些公共游泳场所便成了许多游泳爱好者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但据了解,一些公共游泳场所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有的公共游泳场所由于生意好,不但白天人多,晚上更是人满为患,因而,对泳池中的水没有进行及时更换或消毒,使泳池成了多种细菌滋生的温床;有的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尽量不更换池水,只是加些消毒剂消毒一下就算了事;有的甚至干脆几天消毒一次或更换一次池水,导致池水发霉变臭。加之,一些小孩任意在池水里拉小便,更使池水脏乱不堪。
众所周知,公共泳池卫生不是一件“小事”,它事关泳者的卫生和健康,如果一旦泳池卫生不合格,泳者轻则过敏,重则染病。可见,呵护好泳池卫生“兹事体大”。
近年来,每到炎炎夏日,各地卫生监督部门就要对当地游泳场所进行抽检,但几乎年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游泳场所抽检不合格。这说明,不少公共泳池的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因此,笔者以为,确保公共泳池卫生安全,还需从“严管理”入手,确保给泳者“一池净水”。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需加强对泳池的卫生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泳池水质达到国家的相应标准,为广大游泳者筑牢卫生“防火墙”。另一方面,泳池管理者自身应加强严格管理,对泳池水的日常更换和消毒管理需有专人负责,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对池水进行更换和消毒,并对更换和消毒的情况做好登记、做好台账。
当然,要保证泳池的卫生,还需每一位泳者自身卫生修养的提升。每一位泳者都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一些孩子在泳池里随意小便的不良行为,亟需家长的教育和监督,以确保泳池的水干净,无污染。
别让公共泳池沦为“一池脏水”。相信,只要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到位,泳池管理者自身管理到位,以及游泳者严格遵守泳池的相关规章制度,做一个讲文明、爱卫生的游泳者,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摒弃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如此,给泳者“一池净水”将不再是一道难题,更不会是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