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叶金福:“未满16岁”不是霸凌者的“免罚金牌”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2025-7-28 字体: [大][中][小]

    “我没16岁,欢迎你报警。”视频里,八九个同龄人轮流扇耳光、踢腿,被殴打的男孩跪地求饶后,换来的是更密集的拳打脚踢。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近日江西万载县真实发生的未成年人霸凌事件。(7月28日《新京报》)

    “我没16岁,欢迎你报警。”霸凌者如此嚣张跋扈,无不令人咋舌。此时,笔者不禁在想:难道“未满16岁”就能成霸凌者的“免罚金牌”?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霸凌不仅严重威胁着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且也给被霸凌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据专家介绍,那些童年时期曾被霸凌过的孩子,长大后会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扰,存在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甚至自杀风险。可见,未成年人霸凌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虽然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加强对未成年人霸凌行为的规制和惩罚,但由于存有认定难、发现难、举证难等诸多原因,很多时候,霸凌很难界定,因而也很难得到遏制。加之,一些霸凌者大多是未成年人,他们总以为“法律拿我们没办法”,这更是加剧了霸凌者的猖獗行为。“我没16岁,欢迎你报警。”,不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吗?

    笔者以为,打击未成年人霸凌需要多方“站出来”。首先,法律要“站出来”。一方面,执法部门应加大法治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妨通过现身说法、典型案例等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知晓未成年人霸凌的严重性,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执法部门应对未成年人霸凌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批评教育的要批评教育,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让霸凌者既接受批评教育,又付出应有的惩罚。同时,要建立防范校园霸凌长效机制,把未成年人霸凌纳入法治框架中。

    其次,学校要“站出来”。一方面,学校可成立由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居民代表、教育和心理等领域的社会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学生霸凌治理委员会,负责对未成年人霸凌的调查、认定、处理。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完整的反霸凌制度,不妨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定期开展反霸凌教育、公布投诉邮箱和电话、配置专业的心理老师等方式,把未成年人霸凌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其三,家长要“站出来”。一方面,家长要切实关注孩子的新变化,比如:情绪变化、生理变化、心理变化等,如果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问清原因,切忌不闻不问,任凭孩子深陷未成年人霸凌当中。另一方面,孩子一旦遭遇未成年人霸凌,家长应及时与校方和警方取得联系,通过校方和警方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避免霸凌事件的再次升级。

    此外,被霸凌者也要“站出来”。未成年人霸凌事件之所以屡治不绝,这与一些被霸凌者的“忍气吞声”是分不开的。如果被霸凌者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或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或通过110报警向警方寻求法律保护,那么,霸凌者就会有所收敛,未成年人霸凌事件就会大为减少。

    “未满16岁”不是霸凌者的“免罚金牌”。只有法律、学校、家长,包括被霸凌者,都能“站出来”,共同向未成年人霸凌行为说“不”,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种未成年人霸凌事件的发生,让更多的学生远离被霸凌。(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