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胡代林: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代林  日期:2025-4-16 字体: [大][中][小]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党的二十大指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涌现,对各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它是对传统国家安全观的超越和发展,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强调系统性、全面性和持续性,注重各领域安全的协同联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家安全体系。

    十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我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我国坚定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为香港实现由治及兴提供了坚实支撑,“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新疆依法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工作,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民族和谐相处。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我国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加强国际合作,向能源强国迈进。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我国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面对外部技术封锁,科研人员攻克芯片等关键技术难题,提升自主可控能力。网络安全方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系列法律,实施《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和事件处置能力,举办宣传周活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家安全宣教活动,让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从学校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日常生活。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和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社区组织居民参与知识讲座和演练,提升居民安全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四川省中江县)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