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胡代林:致敬英雄刘应强:平凡身躯铸就不凡的精神丰碑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代林  日期:2025-4-10 字体: [大][中][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在2025年3月27日那个凌晨,四川绵阳的东津桥畔,外卖员刘应强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赞歌,让我们深刻领悟到这句话的重量。

    那天凌晨4时20分许,刘应强像往常一样在送餐途中,当路过东津桥时,突然发现一名男子跳河,在冰冷的河水中挣扎。千钧一发之际,他没有丝毫犹豫,没有考虑自己是否擅长游泳,没有思索这一去可能面临的危险,更没有在意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员,而是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河中,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在施救过程中,刘应强紧紧抓住落水者,拼尽全力将其往岸边推送。每划动一次手臂,每蹬出一次双腿,都是在与刺骨的河水和逐渐流逝的体力抗争。冰冷的河水像无数尖锐的针,刺痛着他的身体;体力的快速消耗,让他的动作越来越迟缓,但他救人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最终,落水男子成功获救,而刘应强却因体力不支,被无情的河水吞噬,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4岁。

    刘应强的离去,让一座城为之悲痛。同事们眼中,他是热心肠、肯吃苦的好大哥。他总是主动帮助同事,谁的电瓶车坏了,他会立刻赶去帮忙;遇到同事不顺路的单子,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地接手。为了帮助腰疼的同事分担工作,他默默承担起更多的任务,在朋友圈留下的温暖留言,成为了他乐于助人的生动注脚 。在家人眼中,他是孝顺的儿子、尽责的父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职高毕业后他便跟随父母前往西藏打拼,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干过水电工、打过钢筋、扛过水泥、干过销售、开过铲车,尝尽生活的艰辛。2018年,考虑到父母年迈体弱、儿子正在上学,他毅然返回家乡,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工地和外卖配送之间,只为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省吃俭用,拿出十多万修建房子,希望家人能住得舒适一些 。哪怕工作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要勤劳本分、乐于助人 。邻居们眼中,他是为人和善、喜欢帮忙的热心人。收秧时,他会主动去帮邻居;看到村里老人挑不动、背不起东西,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他的善良和热心,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刘应强并非天生的英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他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对家人的牵挂和责任。然而,在生死抉择的那一刻,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正义被瞬间点燃,爆发出了超越常人的勇气和力量,让他成为了我们心中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见义勇为的精神内涵,彰显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

    英雄已逝,但精神长存。刘应强是中江的好儿女。德阳中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这片红色热土上孕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刘应强纵身一跳、舍身救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黄继光英雄精神,他的壮举必将成为英雄故乡广为传颂的佳话。刘应强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授予“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饿了么”平台授予他“侠义蓝骑士”称号,社会各界纷纷向他致敬 。他的事迹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励着人们在面对他人的危难时,能够勇敢地伸出援手,传递爱与温暖。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刘应强就是这样的英雄,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善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之歌。让我们向英雄刘应强致敬,愿他的精神如璀璨星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勇敢地追求真、善、美,让见义勇为的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代代相传,永放光芒。(四川省中江县)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