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张力: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力  日期:2025-2-25 字体: [大][中][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实干担当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从政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事关一地一域的发展,更关乎“国之大者”、党之大计。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一重要论述为领导干部树立了鲜明的政绩导向。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为民造福的历史,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到实现全面小康,再到迈向共同富裕,每一步都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心血和智慧。领导干部要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目标与重心。在制定政策措施时,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工作落实时,要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正确政绩观深深植根于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之中。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为党和人民做事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要坚决摒弃私心杂念,防止政绩观扭曲偏向。部分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上还存在不足,在事务性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提升理想信念的主动意识。针对这种问题,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确保在思想上的政绩观零偏差。同时,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连,领导干部政绩观没有摆正,作决策、抓发展、促改革就会错位偏向。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针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探索富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还要注重实干与担当。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做哗众取宠之事,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干”字上做文章。同时,还要注重调查研究,使思路措施符合客观实际,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此外,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也是关键一环。要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机制,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优化考核指标设计,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加强考核结果运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干部进一步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确保政绩观不出现偏差。

    总而言之,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牢记为民造福的宗旨,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推动高质量发展,注重实干与担当,并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