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张力:让AI成为政务升级的“新动能”而非“一阵风”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力  日期:2025-3-4 字体: [大][中][小]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政府治理模式。从智能客服到自动化审批,从大数据分析到智能决策,AI技术为政务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全新可能。但在各地政府争相布局AI政务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部分地方将AI应用异化为“政绩工程”,投入巨资建设的智能系统沦为摆设;一些部门简单地将传统业务“数字化”,缺乏对政务流程的深度再造;更有甚者,将AI技术作为“噱头”,忽视了政务服务的本质需求。这些现象提醒我们,AI赋能政务服务需要避免“一阵风”式的盲目跟风,而要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真正释放AI技术的“新动能”。

    当前,AI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智能客服系统能够24小时解答群众咨询,审批自动化系统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大数据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支撑。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行政效率,也改善了群众体验。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AI政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层面,算法偏见、数据孤岛等问题制约着AI系统的应用效果;管理层面,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阻碍了信息共享;人才层面,既懂政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AI政务就可能陷入“重建设、轻应用”的困境。

    要让AI真正成为政务升级的持久动力,必须构建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将AI应用的实际效果作为考核重点,避免形式主义。其次,要推进政务流程的深度再造,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再次,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提升公务人员的数字素养。最后,要完善制度建设,明确AI应用的责任边界,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展望未来,AI政务的发展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技术应用要始终围绕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追求表面的“高科技感”。要注重技术的普惠性,确保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AI带来的便利。同时,要积极探索AI技术在基层治理、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AI技术正在重塑政府治理的方方面面。只有摒弃“一阵风”式的短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才能让AI真正成为政务升级的持久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技术创新的热情,也要坚守政务服务的初心,让AI技术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唯有如此,AI政务才能行稳致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