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李灿:于百年激荡中淬炼精神之钙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灿  日期:2025-2-21 字体: [大][中][小]

    翻开《中国共产党简史》,纸页间跃动的光影不仅是铅字排列的历史叙事,更是一曲由理想与热血谱写的交响乐章。从南湖红船的摇曳烛光到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言,从脱贫攻坚战场的鏖战足迹到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性跨越,党史学习如同一次精神的“红色远征”,让当代人在时空交错中读懂初心密码,汲取奋进力量。

    不忘初心,解码百年大党的成功基因。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八角楼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路。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些历史片段揭示了一个深刻规律:党的百年辉煌,本质上是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封锁和一穷二白,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圳从边陲渔村跃升为国际化大都市。这些跨越时空的壮丽史诗,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属性。在脱贫攻坚战中,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第一书记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践行承诺,书写了新时代的“鱼水情”篇章。

    艰苦奋斗,筑牢信仰之基的精神密码。从红船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从抗疫精神到探月精神,这些感天动地的故事背后,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永恒传承。精神血脉的赓续让百年大党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正如李大钊所言:“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学习党史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要在思想深处建立价值坐标系。当青年学子在贵州“天眼”基地聆听老科学家讲述“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故事,在敦煌研究院见证文物修复师们用指尖触摸千年文明的温度,就能深刻理解何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种精神传承在故宫文物南迁守护者身上体现为“人在文物在”的誓言,在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手中化作三代人的绿色接力。

    实干兴邦,照亮新征程的行动指南。在浙江嘉兴,“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在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系统构建起未来城市的数字底座。生动实践诠释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学习党史更需转化为开新局的实践智慧。深圳前海从滩涂地变为全球科创高地的历程,揭示了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的真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扎实推进,展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以史为鉴、守正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木村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