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郭晓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村撂荒现象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郭晓敏  日期:2025-2-21 字体: [大][中][小]

    当前,不少农村地区出现土地大面积撂荒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影响了乡村振兴的推进。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尽管农民对土地始终有着深厚情感,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农民也不再只靠种地为生了。

    农村土地大面积撂荒,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地区老年人情况不允许。当下农业种植对于技术的要求和产量的需求在逐步增高,老年人受限于知识状况和身体状况而难以应对。二是农村地区青壮年不愿意种地。相较而言,城市有着良好的医疗条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当下的生活需求,因此年轻人更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发展。三是新型经营主体种地意愿不强。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落后且随着农村空巢户增多,土地成片流转难等情况导致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来的土地不集中,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制约了经营规模扩大。

    对于当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要推广“统种共富”模式。用好创新的农业经营模式,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将细碎化的耕地进行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样一来,即使老年人“种不动”,也可以通过参与合作社或委托经营等方式,获得稳定的收入。二要加强农业科技赋能。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种植、智能灌溉等,减轻体力负担。三要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种植业,还可以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延伸农业价值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四要强化职业农民技能培训。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建立农技专家定期培训制度,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一批年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农人,让他们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同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回乡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业强国既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而增强农民自身的主动性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从而才能做到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