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团圆宴余温尚存,家家户户的冰箱却已开启了超负荷模式。有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每户家庭平均能产生近2kg的剩菜剩饭,“做一顿吃三天”是常有的事儿。还有网友戏称,所谓年味儿,其实就是剩菜剩饭的味儿。(2月1日荔枝新闻)
自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以来,餐桌浪费现象已大有改观,厉行节约良好风尚正在形成。无论是在酒店聚餐,还是家庭聚餐,大家都已慢慢地养成了遏制餐桌浪费行为。比如:在酒店里,服务员适量点餐、杜绝浪费等消费提醒多了,而消费者吃多少点多少、光盘行动、剩菜打包等就餐好习惯也成了一种新常态。这说明,“反食品浪费”已日渐深入人心,形成共识。
但眼下随着春节的到来,不少人却下意识地认为,一年到头难得在大酒店或在家里聚餐一次,就应该大方一些。结果,餐桌浪费现象又出现了“反弹”,明明是七八个人用餐,也非得摆上满满一大桌子的菜,结果又吃不完,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大半桌的大鱼大肉成了剩菜剩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的餐桌浪费行为。
此次,有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每户家庭平均能产生近2kg的剩菜剩饭,“做一顿吃三天”是常有的事儿,笔者以为,这绝不是言过其实,而是一种真实现状。
笔者以为,节日“餐桌浪费”还需多方合力遏制。以酒店用餐为例。一方面,餐饮商家要发力。面对少数消费者的节日餐桌浪费现象,餐饮商家应积极承担起提醒、监督的职责,不妨通过温馨提醒、限制加菜、开具罚单等有效举措,倒逼消费者自觉远离食品浪费行为。另一方面,执法部门要发力。相关执法部门应严格按照《反食品浪费法》对餐饮商家和消费者进行严惩重罚,既对餐饮商家的不提醒、不制止等不作为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又要对消费者的恶意餐桌浪费行为进行处罚,通过“双处罚”倒逼餐饮商家和消费者一起参与到“反食品浪费”行动中。
同时,宴请者要发力。宴请者在宴请时,要本着“适量点菜,够吃就行”的原则,自觉做到“吃多少点多少”,践行“光盘行动”,养成“剩菜打包”等就餐好习惯,切忌为了“好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既浪费了钱,又浪费了食品。
此外,被宴请者也应发力。被宴请者也应积极主动地“站出来”,遏制宴请者的“超量点餐”行为,切忌任凭宴请者“大方安排”,而“坐享其成”,成为“餐桌浪费”的帮凶。
遏制节日“餐桌浪费”还需久久为功。只要餐饮商家、执法部门,包括宴请者、被宴请者都能形成共识,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有效遏制节日“餐桌浪费”,从而让剩菜剩饭不再成为节日餐桌上的“标配”。(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