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无人机三分钟内可抵达滨江全域任意地点!“全覆盖”的滨江空管中心,来了!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怡蔷  日期:2025-1-12 字体: [大][中][小]

    在杭州,无人机应用正迎来里程碑式的节点。1月10日,恰逢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举行启动仪式,“滨江空管中心”正式亮相。与此同时,分布在滨江区各个区域的三十座自动无人机巢同步启用,意味着滨江区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低空安全网络正式“上线”。

    在现场回传的画面中,十几架无人机快速划过奥体“大莲花”、长河老街、高新产业园等滨江区“标志性”点位,最为引人关注的自动无人机机巢,其实杭报在此前“滨江机警”无人警用设备中提及过。记者了解到,三十个自动无人机机巢布建在滨江区四个派出所的十二个防区,以及“大莲花”的周边,已实现滨江区72.2平方公里的巡防全覆盖。如果出现警情,无人机能发挥独特空中优势,先于地面警力抵达指定地点,带回实时现场画面,并在现场持续工作二十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无人机将是抵达现场的第一波“警力”,并为后续赶来的警员提供一定的研判与支撑。除了实时画面回传,让后方指挥人员同步看到现场画面外,无人机目前还能实现亮闪警灯,高空喊话等功能。“如果是救援警情,后方人员能将现场同步给路上的警员,如果是违法犯罪现场,无人机则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滨江区巡特警大队民警刘鑫翔说。“未来,我们也会尝试加装新设备,让无人机增加一些功能。”如果说三十座自动无人机机巢在硬件上打好了基础,那么要实现无人机功能最大化,就需要新质生产力在“软件上”进行加持。

    记者了解到,无人机后台目前运行十种空中算法,包括对人流、车流、烟火、河道漂浮物、垃圾堆、电动车等识别。这些算法对应的场景其实很好理解:在巡航过程中一旦识别火灾、河道异物、被随意丢弃的垃圾堆等,无人机都会进行识别与拍摄并发送回后台,转交相关部门处置。因此,无人机目前能够实现24小时应对9类特殊警情的出警需要,如交通事故、意外落水、应急救援等。随着算法升级,无人机识别速度将更快,能力也将更精准。空管中心,更像是一个无人机运行的中枢大脑。在这里,由滨江公安巡特警大队无人机工作室十几名警员组成的团队负责机器日常的使用与保养,同时还对无人机“黑飞”进行预警反制,以及警队低空人才的培训。“我们将在基层派出所培养更多的无人机应用人才,让更多人学会使用无人机,不断提升这套机制的利用率。”滨江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滨江区空管中心还将实现更多安全守护和城市应用的场景。比如上学放学的时间段,无人机在学校附近定时巡逻守护;后半夜,无人机能替代不分警力,对主要路段、重点区域进行巡逻预警;特殊无人机机型甚至能在台风天进行江岸飞行巡逻等等。此外,后续滨江公安分局将聚集政务、警务、商务、服务四个方向,加快拓展场景应用,城管、消防等部门专业需求也将纳入平台支撑范畴,持续释放“低空+”强大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多部门正参与制定无人机航路航线的规划,通过搭建飞机航线平台,让无人机的使用更加合理。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