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老师王鹏带领学生在校园农场收获农作物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据王鹏老师介绍,现在很多学生没有干过农活,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农业,知道劳动的辛苦以及收获的快乐。学生直言:非常快乐,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甜。(11月6日《新京报》)
近年来,随着各地各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各种各样的劳动教育形式也应运而生,诸如开辟校园田园角、组织学生到田间认识农作物、拾稻穗……这些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无疑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一直以来,学校劳动教育严重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校“重文化课轻劳动课”使然。作为“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方针中的重要一环,劳动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与足够的课程配比。加之,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校对文化课比较重视,课程安排也多,而劳动教育课虽有涉及,但面比较窄,课程安排也很少。有的学校甚至只把“劳动课”停留在了“课程表”上,根本就没有落实到“行动中”。
正因为学校劳动教育的长期缺失,才导致很多学生五谷不分,不是有“米是从米袋里倒出来的”“小麦当韭菜”等等这样的大笑话吗?虽然很多学生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句倒背如流,但又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和内涵呢?
记得孩提时代,我们这一辈农家孩子,除了上学之外,放学也好,节假日也罢,我们基本上是帮助父母在农田里干农活,种田、割稻、除草、挖番薯等,几乎每样农活都要去做。正是因为通过亲身做过这些农活,我们从小就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懂得如何珍惜粮食、节约粮食。应该说,小时候做农活的经历,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笔拿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宝贵财富。
此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老师王鹏带领学生在校园农场收获农作物的视频之所以引发网友关注,就是因为学生参与这样的劳动体验太少了。笔者以为,让学生通过校园农场了解农业,知道劳动的辛苦以及收获的快乐,这无疑是一堂最好的劳动教育课,不但能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能力、意志和美德的培养,这对学生的成长显然大有裨益。
希望各地各学校不妨把“校园农场”当成一个标配场所,使之成为学生的劳动课堂,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农场,参与农事,了解农业,从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从而让劳动教育始终伴随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