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强班子、聚人才、固根基、兴产业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独具特色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截至2023年底,全省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12.7亿元,较2022年增长39.6%,其中村级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310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4.9%。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广大老百姓的收入,绝不是一件易事,必然会遇到无数的困难。选择什么产业、什么种苗,采取什么管理技术,打造什么产品,如何进行包装等等,都需要有人才来决策。否则,再美好的蓝图也难以落地,必须建强队伍,支撑起乡村发展,才能让愿景照进现实。
建强农技服务队伍。如今,农村农龄化、空心化非常严重,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障碍。许多老年人不懂技术,观念陈旧、思想落后,还是保留着低质低效的生产方式。要加大人财物投入,对基层的“三农”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了解最前沿的农业知识,形成现代的农业生产观念,从而带动广大农民走机械化、智能化发展道路,提高生产效率。
扩充农村创业队伍。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要强化政策支持,大力回引外出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大胆回乡创业,成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共同打造地方特色产品,提高产业的收益。万事开头难。同时,要注重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帮助农村创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进行将奖补,增强发展的韧劲。
增加涉农技术人才。目前,农村的特色产业虽然已经遍地开花,但发展的层次不高,技术含量有限,恶性竞争现象仍然突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鼓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产业延链方面下功夫,借助网红推荐、主播销售,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农业的业态,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
乡村振兴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必须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尤其要壮大人才队伍,增强农业的发展活力,才能逐步改变农村面貌,成为人人向往的好地方。(作者:四川绵阳市盐亭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