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中“人民”一词出现了46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的原则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排在第二位,紧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之后,可见这一核心理念之重要。
人民,既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目的,更是改革的打分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需求、赢得群众满意,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让“改革答卷”与“民情关切”双向奔赴。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因此,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包括改革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站稳人民立场,聚焦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痛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全面深化改革赋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让“改革蓝图”与“民意期盼”同频共振。改革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指令,而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创造的伟大实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的主体力量。回望过去,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广大党员要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常进百家门、常听百家声,在改革发展中真正倾听群众呼声、满足群众期待。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群众呼声中把准方向、寻优对策、解好难题,把改革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让“改革红利”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事实有力证明,从人民群众所需出发,就能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以群众到底认不认可、满不满意来检验,就能让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是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一方面,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锐、感受最深切,意见建议最聪慧、最管用。保障他们的意见建议畅通表达,有利于更好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改革成效。另一方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抓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时,要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紧紧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让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生活品质。要积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以“真抓实干”“马上就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改革成果、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增强信心。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改革的“试金石”,确保改革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以此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之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市卧佛堂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