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宋燚煖: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宋燚煖  日期:2024-9-3 字体: [大][中][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我们的心中便涌起无尽的豪情与悲壮。这首歌,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屈与抗争,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每年的 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个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日子。

    回首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的土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从九一八事变的枪声响起,到七七事变的战火全面点燃,日本侵略者妄图以武力征服中国,实现其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暴行。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的同胞惨遭杀戮,中国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与苦难之中。

    然而,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无论是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无数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正面战场上,国民革命军的广大将士们浴血奋战,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坚守上海三个月之久,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抗日民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他们深入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艰苦的斗争中,无数的抗日英雄涌现出来,他们中有狼牙山五壮士那样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举;有杨靖宇将军那样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数日,最后壮烈牺牲的传奇。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民族气节,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达 3500 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 5000 多亿美元。这是一段沉重的历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倡导、推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深入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团结各阶层人民,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与援助。在抗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反法西斯力量给予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支持。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给予了毁灭性打击;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国际社会的支持与援助,为中国抗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历史意义来看,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从现实意义来看,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抗日战争中所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当今时代,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同时,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让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作者单位:龙家店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