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铁道兵建功沙场
1950年11月,铁道兵团开赴朝鲜战场,担负工程保障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中,解放军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滕代远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陈正湘任第一副司令员,吕正操兼副司令员,崔田民任副政治委员。此外,还成立了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贺晋年兼任司令员,张明远任政治委员,志愿军有3个铁道师、2个铁道团约2万人参战,后又有6个铁道师参战。
抗美援朝初期,铁道兵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当时志愿军没有航空兵参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占有绝对的空中优势。美军轰炸机执行轰炸任务不需战斗机护航,肆意低空追射道路上的朝鲜车辆和行人。志愿军入朝时,共有汽车1300辆,20天内被美军飞机炸毁600余辆,志愿军后勤供应陷入严重困境。朝鲜战争中,美军始终把破坏志愿军铁路补给线作为实现其整个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轰炸与反轰炸、破坏与抢修的长期反复,构成了这场战争在铁路线上的主要斗争特点。
原铁道兵副政委崔田民提供了两组数字,充分反映出美军的野蛮、疯狂和志愿军铁道兵的英勇、顽强:
“自1950年11月到1953年7月停战的33个月中,敌人集中侵朝空军70%左右的兵力,对我铁路交通线进行狂轰滥炸,共出动飞机58967架次,对铁路线投弹达19万枚,即在通车的铁路线上平均每7米落弹一枚,相当于二战期间德国投在英国本土炸弹的1.5倍。累计破坏桥梁1607座次,线路15564处次,给水165处次,通信线路2952条公里,隧道89座次。1951年夏,朝鲜又遇数十年未有的洪水泛滥。敌机的轰炸和洪水灾害给铁路造成了严重破坏。
“志愿军铁道兵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共计抢修、抢建、复旧正桥2294座次,延长129公里;便线便桥128公里;线路14691处次,延长1003公里;隧道122座次;车站3648座次,延长161公里;通信线路20994条公里;并新建铁路213公里,取得了反轰炸和抗洪斗争的胜利。铁路通车里程由战争初期的107公里增加到停战前的1382公里,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铁道兵抢修、抢建铁路、桥梁,使铁路运力比战争初期提高了7.5倍,保障了“钢铁运输线”的畅通无阻。铁道兵有1136名官兵英勇牺牲,2881名官兵负伤,涌现了杨连弟等一大批英模,1.21万人立功。
美国空军发言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差不多一年来,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和其他盟国飞机一直在轰炸共产党的运输系统,但北朝鲜仍有火车在行驶。”“坦率地讲,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建筑铁路的人”。
通过朝鲜战争使我军完善了后勤保障体系,建立了现代化的后勤保障体系,可以说朝鲜战争的胜利,和后勤尤其是铁道兵的作用是分不开的,铁路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运输手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从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就可以看出。
在朝鲜战场上我英勇机智的铁道兵发明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保障铁路的畅通。有“倒三江”、“片面运输”、“合并转运”、“顶牛过江”、“当当队”、“水下桥”、“爬行桥”。据统计,朝鲜战争期间有十万吨炸美国弹落在仅有一千多公里的朝鲜铁道线上,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空前记录。铁道兵就是用这些办法确保了运输大动脉的畅通。
下面就介绍几个方法,以嗜读者。
“倒三江”就是在铁路桥被洪水冲断,飞机炸断的情况下,在西青川江桥、东大同江桥、东沸流江桥头,集中了一千多台汽车反复倒运、接运、漕运了两千车皮的物资,保证了路断、桥断,运输不中断。
“片面运输”是因为北朝鲜铁路基本单轨,美机又普遍轰炸,许多铁路场站不能会车,中国人干脆在可以通车的夜晚,所有列车都向同一方向单方面发车,每列的间隔一般只有5分钟。这种方法收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中国军队曾在一条单轨铁路上创造了一夜开往前线47列火车的世界纪录。
“合并转运”是将两组以上的列车联成一组,同时用2、3个火车头牵引这条远远超过一般列车长度的长龙。这种方法可以发挥突击抢运的最大效果。
“顶牛过江”主要用于那些夜里抢修的承载能力差,经不起车头重压的铁路桥,中国军队在火车过江时将车头调到列车尾部,用车头顶着较轻的车厢过桥,桥对面再用另一个车头拉走。
战后,苏联专门派专家来华学习铁道兵的经验,这些洋专家对于“顶牛过江”这类发明赞不绝口,认为如果在苏联,一定会获得重大科学发明奖!
铁道兵们除了机智,在血战美机的战斗中也表现出了英勇顽强,铁道兵一师一个连队血战百岭川,76个昼夜扛住了26次大轰炸,全连伤亡99人,剩下40人仍坚持按时完成抢修任务。特等功臣郭金升一人竟拆掉了美机投下的603枚定时炸弹,光炸药就掏出了27吨。
千里铁道线上,类似的英雄部队和英雄个人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