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的作风形象,直接关系群众对党的信任。作为政策落地的“执行者”、群众诉求的“倾听者”,基层干部更应把廉政二字刻在心里、落在实处,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扎根者”。
守好廉政“初心关”是根本。基层工作直面家长里短、利益纠葛,从低保评议到项目审批,每一件小事都连着群众的获得感。若在“微权力”上动了歪念,不仅会啃食群众利益,更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始终把“公”字摆在前头,面对诱惑时多想想“群众期待什么”,处理事务时多问问“是否经得起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抓实作风“日常关”是关键。党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融入日常的“持久战”。基层干部要从“小事”严起,比如拒绝一次违规的宴请、规范每一份报销单据、认真对待每一次群众来访。不少地方推行的“小微权力清单”“村务公开栏”,正是通过把权力晒在明处,让“蝇贪蚁腐”无处藏身。同时,基层干部更要带头弘扬新风正气,用“走村入户解难题”的务实,替代“文山会海搞应付”的虚功,以作风转变赢得群众认可。
廉政党风建设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人修行”,而是基层干部与群众共同参与的“民心工程”。唯有每一位基层干部都守住底线、树好形象,才能让廉政之根在基层扎得更深,让党风之花在群众心中开得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