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道出了干部成长成才的真谛。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矛盾风险挑战交织的当下,打造一支能扛重活、打硬仗、善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迫在眉睫,而实践正是锻造这支队伍的关键熔炉。(10月29日人民网)
当前,部分年轻干部虽学历高、理论基础扎实,却缺乏基层历练与实践经验,面对复杂问题常现“本领恐慌”。他们习惯于理论推导,在处理实际事务时,往往因缺乏对基层情况的了解而手足无措。比如,在推动乡村振兴项目时,有的年轻干部因不熟悉农村实际,制定的方案与农民需求脱节,导致项目难以落地。这警示我们,干部培养若脱离实践,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担当时代重任。
基层是干部了解民情、民意的“活课堂”。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干部汲取智慧、提升能力的“好老师”。只有让干部从“走近群众”迈向“走进群众”,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干能力。在社区治理中,年轻干部深入居民中间,倾听诉求、协调资源,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环境差等难题,不仅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更提升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磨砺是干部成长成才的正道。越是艰苦复杂、任务繁重的地方,越能考验和锻炼干部,激发其潜能智慧。在脱贫攻坚战场,无数干部扎根贫困地区,与群众并肩作战,在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成为懂基层、通民情、善治理的行家里手。而那些坐而论道、怕出事不干事的干部,注定无法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只有甩开膀子在干中学、扑下身子在事上练,多接“烫手山芋”、多钻“矛盾窝子”,才能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感同身受,对基层实际心中有数。
当然,干部在苦干实干中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工作中,因经验不足、办法不多而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并非丢人之事。关键在于,干部要在群众面前甘当“小学生”,做实践探索的“有心人”。从群众的“土办法”中提炼推动发展的“金点子”,从探索中找到破解问题的“金钥匙”。比如,一些地方干部借鉴农民的传统灌溉经验,创新出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解决了农业用水难题。
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成长成熟、在实干中担当作为,还需鲜明树立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作为考评干部的硬杠杠,为实干者“搭台子”“架梯子”,为敢干事者撑腰、为能担当者担当。如此,方能形成敢闯敢试、积极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壮丽篇章!